正文 第十三章(1 / 3)

171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對沒有冠心病的人群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即控製好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而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有冠心病者,控製其病情發展和防止並發症的發生,使其更好地康複。二級預防的措施包括一級預防的所有措施,另外,還應注意避免冠心病的誘發因素如飽餐、大量飲酒、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突然的寒冷刺激等。近年主張長期服用小劑量(每日80毫克)阿司匹林可有效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戒煙、控製血壓和血脂異常對於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病人特別重要。

172預防心血管病從娃娃開始

有人說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了四五十歲再預防也不晚,其實這說法是不對的。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冠狀動脈硬化可自幼年開始,最早者見於新生兒。10~20歲年齡人其發生率可達13.3%。如美國曾對平均年齡為22歲的300名士兵的屍體進行屍檢,發現這些死亡的青年人中,肉眼可看到冠狀動脈病變者達6767%。日本一組屍體解剖資料發現10~30歲的青少年893人中,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占33.67%。40歲以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明顯增加,老年期更是如此。因此可以說,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會產生某種程度動脈粥樣硬化,隻不過是有人還沒有發展到足以表現出臨床症狀而已。因此對冠心病的預防工作,從青少年時期就應著手。全社會都應當重視對兒童心髒病的預防,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注意避免兒童過胖: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必須供給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所需的熱量,但需避免過多的脂肪及大量的甜食,並需鼓勵兒童多做戶外活動,以保證兒童體格的正常發育,克服目前出現的過多肥胖兒童的現象。

(2)預防血壓升高:建議通過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對兒童和青少年定期進行血壓測量,對血壓值處於百分位上限的兒童給予生活指導,特別要向家長們宣傳,要重視兒童的膳食結構,增加鈣的含量。有研究證明,調整了年齡、性別、體重指數、膳食中鈉、鉀的攝入量後,膳食中遊離鈣每千卡(1千卡=4.2千焦)熱量如能增加100毫克,則收縮壓可望降低0.266千帕(2.0毫米汞柱)。

(3)阻止兒童成為煙民:據調查一些小學生即已開始吸煙,到初中一二年級吸煙人數大於10%,不良的吸煙習慣導致不良的社會交往,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發育,也影響他們學業成績。

173冠心病多發生於中老年

一提到冠心病,人們很容易聯想到電影裏的那些老幹部、老知識分子,每遇情緒激動時總要雙手緊捂胸口,猝然倒地的情形。有一點常識的人,都會診斷他們得了冠心病。於是人們非常容易把冠心病與白發蒼蒼的老年人聯係起來。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也與老年聯係起來。其實不然,40歲以前冠心病患病率很低,40歲以後開始增多,每10歲約增加1倍。但這並不意味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中年以後才開始形成的。事實上,當病人出現冠心病的臨床症狀時,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和管腔狹窄的程度已到了狹窄675%以上,發生心肌缺血症狀,治療已比較困難。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最早可見於幼兒期,這時病變很輕且可以消退。資料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從10歲起,每增加10歲,其陽性率遞增約1倍。10~19歲陽性率為21.1%,40歲以上各年齡組的陽性率均在80%以上。這說明,動脈粥樣硬化自幼年即有發生,隻是進展比較緩慢。而到了中年以後,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增大到了嚴重的程度才出現症狀而受到重視。但是動脈粥樣硬化也不是隨年齡變化的自然衰老現象,也有人報道80歲老年人屍檢冠狀動脈未發現病變。所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冠心病的發病,要大力宣傳。必須自幼年開始預防,堅持不懈。

174老年人並不必然患冠心病

病理研究表明,許多八九十歲的老年人死亡後,屍檢發現其冠狀動脈內膜光滑,並沒有任何病變,有的僅有很輕微的改變,但不影響心髒功能,所以生前可無任何冠心病、心絞痛。相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在青壯年卻也並不少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西方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滲入,吸煙人數、油脂食品猛增,生活精神緊張、環境汙染,有的高血脂、糖尿病控製不力等等,冠心病在我國有年輕化的趨勢。三四十歲正當年的年輕人突然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已非個別罕見的了。

國外不少研究資料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自幼年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病變程度加重,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就增高。有屍檢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10~19歲為22%,20~29歲為42.9%,30~39歲為61.5%;40~49歲為63.67%,60~69歲為867.09%,大於670歲為100%,說明40歲以上較多,老年人就更多。但從醫學上講,有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沒有發生心肌缺血,則不能診斷為冠心病。所以670歲以上100%有動脈粥樣硬化,不是100%都有冠心病。不過,病理解剖和臨床資料告訴我們,中國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約比西方國家晚15~20年。近年來則有逐漸與之“接軌”的趨勢。

175在冠心病麵前,男女不平等

根據世界各地的統計資料,冠心病的患病率一般男性高

於女性。住院冠心病病人中男女差別顯著,男∶女=2.5~5∶1,急性心肌梗死為4.675∶1。這種男女差別主要發生在50歲之前。女性在50歲之前冠狀動脈粥樣病變較男性為輕且進展緩慢,如果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危險因素,女性不容易得冠心病。50歲以後發展加快並迅速追上男性。女性患冠心病的年齡一般較男性晚10年。一般認為這種差別和女性激素的保護作用有關。給兔子注射大量雌激素,發現有推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降血脂的作用。用乙烯雌酚治療的冠心病人,血脂紊亂得到改善。女性絕經後這種保護作用明顯減弱,所以冠心病的患病率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