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和最長的皇帝分別是誰?

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金昭宗,也稱金末帝。他名叫完顏承麟,女真名叫呼敦。

金哀宗統治時期,金朝已經四麵楚歌、風雨飄搖。北邊蒙古汗國對它虎視眈眈,南邊的宋朝為報靖康之恥與蒙古聯合,誓死要滅金。金哀宗不願做亡國之君,他勵精圖誌,試圖挽回頹敗的局勢,但一切都是徒勞。

1234年二月的一個晚上,金哀宗召來統帥完顏承麟,對他說:“朕想將皇位傳給你。”完顏承麟惶恐地辭謝。金哀宗繼續說:“這實在是萬不得已的事情。蒙宋聯軍馬上就要打進城了,而朕又不善於騎馬打仗,隻有以身殉國。而你有勇有謀,如果能突圍脫身,使國家得以延續下去,朕死也瞑目了。”聽了此言,完顏承麟隻得答應。

第二天清晨,金哀宗正式宣布傳位給完顏承麟。在舉行禪讓儀式時,宋軍已攻入南城,蒙古軍已攻破西城。完顏承麟在匆忙中完成登基大典,率兵投入巷戰。金哀宗在把玉璽交給完顏承麟後,獨自步入幽蘭軒自縊身亡。完顏承麟則率領金軍將士拚死抵抗,但最終突圍失敗,完顏承麟戰死在亂軍之中。

後據史學家推測,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半天,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也就是少於兩個小時。如此看來他確實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了。

關於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有一種說法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他8歲登基,69歲辭世,在位61年。相對於金末帝,康熙是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他重視農業生產,使人民生活日益安定,清朝國力日漸強大;他勤謹理政,任用能臣,使清朝統治逐漸穩定;他平定了內亂,收複了台灣,擴大了中國的疆域;他遏製了沙皇俄國的擴張,保護了中國的利益。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的出現,是和康熙皇帝的這些功勞分不開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帝。理由是:乾隆皇帝25歲登基,在位60年後將皇位讓給了兒子嘉慶帝,自己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直到89歲才去世。而乾隆當太上皇時,嘉慶其實隻是名義上的皇帝,一切政令措施還是要看乾隆的眼色行事。乾隆是無皇帝之名而行皇帝之實,如此算來乾隆做皇帝的時間應該是64年,比康熙多三年。特別是嘉慶即位改元後,全國上下應該統一使用嘉慶年號,可宮廷中還是用乾隆年號,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此外新皇帝即位後,錢幣應該改鑄“嘉慶通寶”,可那四年卻是乾隆、嘉慶兩個年號的通寶各鑄一半。

究竟康熙和乾隆哪個做皇帝時間最長,目前仍沒有定論。

2中國曆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和最大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的殤帝是中國曆史上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他剛生下來一百天就當上了皇帝。

殤帝名叫劉隆,是東漢和帝與鄧皇後的兒子。和帝在世的時候,生了許多皇子,可大多都夭折了。和帝認為這是宦官和外戚在謀害自己的兒子,便將剩餘的皇子都送到民間撫養。

永元二年(106)一月,漢和帝死了,鄧皇後因長子劉勝有病,不適合做皇帝,便將劉隆迎回皇宮,準備繼承皇位,劉勝則被封為平原王。當時的劉隆出生隻有一百天,還在繈褓中。

劉隆登基後改元“延平”,鄧皇後也升為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首先針對社會的一些弊端進行調整、改革,另外她還重視農業,注意節儉,減省了巨大的財政開支。然而,八個月後,劉隆便死了,年齡還不足一周歲,因此他也是中國曆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

中國曆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應該是武則天。690年九月,武則天廢黜自己的兒子睿宗李旦,登基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此時,武則天已經67歲了,同時她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如果以男皇帝論,南朝宋武帝劉裕算是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他做皇帝時已經65歲了。劉裕是漢高帝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他在東晉為官時逐漸掌握了大權,最終廢了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皇帝,國號大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劉宋。稱帝後的劉裕實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進一步打擊了腐朽、沒落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3中國曆史上哪位皇帝擁有的皇子最多?

相傳周文王有100個兒子,其中99個是親生兒子,另外一個是義子。不過,這個數字隻是傳說,沒有確切的曆史依據,因此不足信。

曆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擁有皇子最多的皇帝是南朝陳宣帝陳頊,他有42位皇子。陳頊是陳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本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侄子,陳朝第二代皇帝陳世祖陳蒨的弟弟。陳蒨死後,他的兒子陳伯宗繼承皇位。當時陳伯宗年幼,他的叔叔陳頊便成為輔政大臣。後來,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當大任為由發動政變,廢了陳伯宗,自立為帝。陳頊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複和發展。但令他最出名的還是兒子最多。

擁有皇子第二多的皇帝是宋徽宗趙佶,他共有8個兒子。趙佶是哲宗皇帝的弟弟,曾被封為端王。哲宗皇帝沒有兒子,死後隻能從兄弟中找繼承人,於是端王趙佶才做了皇帝。徽宗在位期間,生活奢華,荒淫無度,他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惑亂朝綱。他還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尋奇花異石,勞民傷財。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量興建宮觀。

徽宗在位時,北方的金朝不斷向南進攻,眼看都城就要失守,當了25年皇帝的徽宗大概出於私心,不願做亡國之君,便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桓,自己稱“太上皇”。趙恒就是宋欽宗。

1126年底,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徽宗和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押到北方,北宋滅亡。

宋徽宗在北方被囚禁了9年,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享年54歲。徽宗被俘前生了32個兒子,被俘以後,又生了6個,加起來一共38個。

雖說徽宗做皇帝不在行,但他卻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他自幼愛好書法、繪畫、詩詞、騎馬、射箭、蹴鞠。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麵,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他創立了獨具特色的字體——“瘦金體”,同時他也是工筆畫的創始人。他的花鳥畫構圖獨特,將詩、書、畫、印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擁有皇子第三多的是清朝康熙皇帝,康熙帝一生共有35個皇子,但其中的15位在幼年便夭折了。康熙帝雄才大略,治國有方,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麵。

4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東”“西”“南”“北”,比如“西漢”“東漢”“南宋”“北宋”呢?

我國曆史上的朝代,很多都有“東”“西”“南”“北”的前綴,比如“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南宋”“北宋”等等。其實,這些前綴都是後人加上去的,為的是區分相同國號的朝代,在當時並沒有這樣的稱呼。

劉邦建立的朝代叫“漢”,新莽政權被推翻後,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政權同樣叫“漢”。劉秀出身貴族,是劉邦的後裔,他延用“漢”這一名稱,以表示他所建政權的合法性。但後世人特別是史家在追述這兩個朝代各自發生的事件時就犯了難,因為都稱“漢”,很可能出現表述不清的狀況。於是人們將劉邦建立的漢朝叫西漢,把劉秀建立的漢朝叫東漢。這是因為劉邦定都長安,劉秀定都洛陽,而長安在洛陽的西邊,這是以都城的地理位置來區分這兩個漢朝。當然,也有人稱劉邦建立的漢朝為前漢,劉秀建立的漢朝為後漢,這是從兩者建立的時間上來區分的。到了三國時期,漢皇室劉備以正統自居,建立的朝代名稱也叫漢,這次既不能再從都城位置命名了,也不能從時間上命名了,於是後人就以他政權所在區域——蜀地作前綴,稱為蜀漢。

其他有前綴的朝代大多與此相似,下麵再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後來,在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下,建都洛陽的晉朝亡國了,宗室司馬睿在大臣的保護下逃到南方即位稱帝,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國號也叫晉。後世為了區別這兩個晉朝,就把定都洛陽的晉朝叫西晉,把定都在南京的叫東晉,因為洛陽在南京的西邊。然而為什麼不叫北晉、南晉呢?有說法認為這是後人沿襲了“東吳西蜀”的說法,因為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吳國被稱為東吳,都城也在南京,所以人們便將不久之後定都在這裏的晉朝稱為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