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愛打拚的閩南人(1 / 1)

20世紀80年代,隻要走進閩南和石獅,就會聽到大街小巷到處都回響著“愛拚才會贏”的閩南語歌聲。可以說,這兩地的經濟是伴隨著這首激昂的歌曲騰飛的。晉江和石獅本屬一家,今天的石獅市便是從晉江分出來的四個鄉鎮。但早在70年代末,石獅便名揚天下,那是由於這裏猖獗的小商品走私活動。台灣產的電子表、尼龍傘和布料通過漁民海上走私進入石獅,而後又連綿不斷地從這裏流向全國各地。晉江之出名則是當年轟動全國的“假藥”案。可以說,兩地的發展史上都有一段不太光彩的記錄。

但是經過20年艱苦的奮鬥,當年這兩個閩南小城鎮已發展成兩座新興工業城市,進入全省四強,而晉江更是位居全省縣市經濟榜首。

這兩個在經濟上頂刮刮的城市,改革開放前卻是窮得叮當響的地方。這裏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隻能種紅薯。過去每年國家要下撥大批“救濟糧”。兩地的巨變與這裏人們特殊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石獅人有一個著名的信條:隻有5元錢能擺個花攤就不去給別人打工———他們特別想當老板,也因此成長起一大批老板。常使剛到石獅的外地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些穿著人字拖鞋、滿臉土氣的漢子,卻一個個都頂著經理的頭銜。他們還有一句口頭禪:輸贏笑笑。他們尤其不怕挫折。有人說,石獅人口袋裏隻要有100元錢,就敢做1000元的生意。的確,這裏許多企業家創業之始,全部家當還裝不滿一籮筐。石獅人不僅敢拚能掙,勇氣十足,性格更是豪爽。他們並不特別有錢,但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讚助卻能夠慷慨解囊。石獅市每年一度的籃球賽,其讚助商隻是一位小建築隊的包工頭。而為了維持球賽的經費,他已將原先賺下的3套單元房賣掉了3套,他卻始終堅持不懈。

相比之下,晉江人除了石獅人那種敢拚的勇氣外,還多出幾分精明。他們有做生意的傳統,有不少家族還是阿拉伯商人的後裔,像居住在陳埭鎮的丁氏。而安海鎮自古以來就是閩南重要的商貿集鎮。隻要有政策,晉江人從事商業活動簡直如魚得水。晉江人在海外的大實業家稻多,他們團結愛鄉的精神也特別突出,對家鄉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提攜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