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製勝
讓孩子盡早體驗生活,及早接觸、融入社會,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
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目前西方國家以及東亞的日本,都十分注重孩子的生存教育。孩子隻有學會了生存技能,才能學會自立,才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來,懂得在一些情況下要自己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更勇敢,也更容易被社會接納。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孩子在郊外迷路了,很多孩子無望地失聲痛哭,“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然而林龍站了出來堅定地說:“這裏有條小溪,我爸爸說過,隻要沿著小溪走,小溪就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旁邊,那裏肯定會有人,你們跟著我走。”於是,他們在林龍的帶領下,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有父親正確的教育,加上這次的社會實踐,相信林龍的自主之路會越走越寬。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會指引孩子自動接觸社會,走上自主的道路。其實,孩子剛開始接觸外界的時候,隻是被動地接受,慢慢便會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想嚐試一下。有的孩子會把玩具或者別的東西拆得七零八碎,這其實就是一種求知欲,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此時,父母不要禁止孩子的行為,而要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加以講解,甚至和他一起動手。千萬不要因為他毀壞了玩具,就讓他失去學習的機會,扼殺他的積極性。
讓孩子遇事多動腦:勤於思考的人更有主見。一個小男孩,因為個子矮,無法爬上滑梯的台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媽媽隻是告訴他:“我相信你自己行,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那就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再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媽媽鼓勵道。小男孩就這樣做了,於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生活中有些事情,隻要孩子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母應該多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任何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也許還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哪怕他們的夢想多麼稀奇古怪。此時,你應該高興的是孩子擁有較強的想象力,要知道想象力正是創造的導師,自主的朋友。
還有,父母要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的合作意識。因為,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事情光靠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群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讓孩子學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才能夠揚長避短。當然,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因為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另外,父母要知道,孩子隻有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才能活潑愉快,進而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
小習慣,大未來
多為孩子創造一些好的生活題材、素材。調整一下家庭的生活方式,多帶孩子去看一些畫展、運動會、攝影展、舞蹈大賽、樂器比賽、體操表演等,豐富孩子的生活,隻有接觸了社會,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獨立思考,自信和自覺同時升華
在美國,有一個深受觀眾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由黑人笑星比爾·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說的出人意料的東西》。因為這個節目在讓人捧腹的同時,更發人深省。
有一次在節目中,比爾問一個七八歲的女孩:“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女孩非常自信地答道:“我要做總統!”全場觀眾一片嘩然。比爾也隨之做了一個滑稽的吃驚狀,接著問道:
“那你說,為什麼美國至今也沒有女總統?”女孩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這時,全場笑聲一片。於是,比爾接著說:“你能肯定那是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嗎?”女孩非常不屑地回答:“當然肯定!”比爾意味深長地笑了,然後對全場觀眾說:
“現在,請投她票的男人舉手!”在笑聲的伴隨中,現場的不少男士都舉起了手。
這時,比爾得意地說:“你看,這裏就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根本不為所動,淡淡地說道:“還不到三分之一呢!”
比爾隨之做出不相信的樣子,然後對觀眾說道:“請在場的所有男人把手舉起來!”言下之意,不舉手的就不是男人,在這種情況下,哪個男人“敢”不舉手。於是哄堂大笑,男人們的都舉起了手。
此時,比爾故作嚴肅地說:“請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舉著手,不投的就放下。”在眾目睽睽之下,男人們肯定不好意思放下手。於是,比爾得意揚揚地說道:“看吧,‘總統女士’,這次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但是女孩的一句話就讓靜下來的全場爆發了掌聲和驚歎聲:“他們不誠實,其實他們心裏並不願投我的票!”
看看,這就是典型的美式獨立思考。美國人尤其推崇孩子的獨立思考。因為不會獨立思考的孩子,就沒有獨立性。很多父母都知道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但是感覺無從下手,其實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是要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覺:何為對,何為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但是卻從來都沒有想到有些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想辦法解決處理的。如果父母長期忽略了孩子的這種需求,久而久之,孩子的思考能力就會遭到扼殺,也就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當然,如果發現孩子的方向錯誤,可以給予合理的建議,父母還應該相信孩子的每一次保證。不妨多陪孩子一起去動物園、博物館、科技館,或是多和孩子一起閱讀、看電視,然後和孩子討論一下所見所聞。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舉止,知曉何時給他掌聲,何時扶持他一把。這樣的父母才最出色,因為他們了解,隻有保證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平等生活,孩子才能感覺成長沒有拘束和壓力,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就會填充孩子的生活,也隻有這樣,孩子才會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思考好比播種,而行動好比果實。播種及時,收獲就會更好。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孩子絕對能品嚐到金秋瓊漿玉液的美味,享受到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
一招製勝
其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不難,可以從以下方麵著手:
首先,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要知道,思考的環境對孩子的獨特個性以及創新意識都非常有利,並且關乎孩子的思維和舉止。父母不要借口孩子太小、需要人照顧,就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屬品。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即使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要給他一塊自主“擺攤”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