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管理故事45(1 / 2)

管理小故事之《弱點變成強項》

20多年前,當我還是一位小主管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和我同期進公司的女性,這位女性看起來柔柔弱弱的,不夠精明、不夠犀利、也沒有好口才,感覺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很聽話的人。

就業務工作來說,這種類型應該做不久,她果真離開了公司,沒想到20年後,她在別的業務領域做出令人咋舌的成績,雜誌報道她年收入至少1200萬元。

一點兒也沒有業務個性的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0年後與她再次相遇,我恍然大悟。原來,口才不好、不善於說話這些被業務人員認定的弱點,在她身上竟然變成了強項。因為當她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默默無聲,專心地聽著別人在說些什麼,時機到了才開口,她的溫柔婉約反而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就在不斷地分享下,她的團隊越做越大,許多人看到像她這樣口才不好的人,都能經營這麼大的團隊時,對她更有信心,紛紛加入她的團隊,時間一久,她所經營的團隊,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團隊。

她,沒有犀利的口才,溫柔婉約更具親和力;沒有顯赫的學曆,耐心地講解更能拉近距離;沒有專業的派頭,隨和的裝扮更顯得親切;當弱點變成強項的時候,威力可比原子彈爆炸,所以,誰說口才不好就做不了業務呢?再怎麼沒有優點的人,隻要願意與人接觸,借力使力,走出去就有路!

管理小故事之《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句話,寫的是中國知識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中國的知識分子就變成了“毛”。

“毛”是個什麽東西,有一股腥膻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麽會是“毛”?

秦之前,文人們曾經有過一段美好時光。他們負笈而行,周遊列國,天馬行空,十分浪漫。那時的人,他們“笈”中裝著的那份精彩隻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他們背負著它,走遍世界。他們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說服全世界。他們的思想像淩空而過的天馬,高遠而神奇。諸子百家,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噴湧而出。清泉彙集之處,是大海,激蕩澎湃。

秦以後的文人,他們的“笈”中隻有先人的經書和教義,他們整日誦詠的是別人思想的片斷。文人們沒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幹涸了。天馬沒有了,隻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隨風抖動的“毛”。

文革時期,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正在思索和撰寫一篇真正具有“獨立見解”,與別人觀點完全不同的大塊頭文章。我問他:“林彪說,我們這麽大的國家,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思想。這是什麽意思?這是說,所有人的思想,都要統一,最後隻能有一個思想,就是毛澤東思想。你現在不講統一,反倒要獨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如果說你寫文章是要闡釋某人的思想,那叫什麽‘獨立見解’?”朋友甚感迷惑,終於沒有寫完他的“大塊頭”文章。

秦始皇時代,確實有過一些活的不耐煩的文人,他們執著於“自成一家”,不肯統一,後來都被秦始皇送到“坑”裏去了。自那以後,文人們都學了乖,知道“坑”的厲害,自覺地維護“統一”,不再鬧獨立性了。

林彪的話,含有某種哲理。我們這麽大的國家,如果人人都固執己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百人百性,眾說紛紜,豈不是亂了套?千人敲鑼,一錘定音。沒有這一錘定音,千麵鑼隻會敲出雜遝之音。

我以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統一了中國人的思想。不過,這件事的難度相當大。“車同軌,書同文,”做起來並不難。而要把這些十分固執的文人的思想統一起來,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難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