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港口的基本狀況
河北位於華北地區的腹心地帶,兼跨內蒙古高原,北京、天津兩市的外圍,自古即是京畿要地。全省內環首都北京市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東臨渤海。地貌複雜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有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山區、丘陵和高原,其間分布有盆地和穀地,中部和東南部為廣闊的平原。
河北省不僅瀕臨渤海,並且可以隨港出海,涉及中國海域及世界大洋。全省大陸海岸線北起山海關,南至大口河,中部被天津市海岸線相隔,形成南北兩段,共擁有大陸海岸線487公裏,為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7%。全省共有海島75個,渤海為中國最大的內海,整個海底為大陸架所封閉,海底坡度平緩,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沿海的生物資源比較豐富,淺海灘塗是曬製海鹽、海水養殖的良好場所,海水化學資源,海底礦產及海洋能源都待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包括海港、旅遊、儲藏、通訊等已在開發利用。
作為沿海省份的河北省,現在主要形成了“三大港口,四大港區”,即秦皇島、唐山和黃驊三大港口,秦皇島港區、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和黃驊港區四大港區。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港口產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港口的規模及功能也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1年,生產性泊位已達8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0個,設計貨物通過能力3.55萬噸。“十五”期間,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20.5%,高於全國水平1.6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吞吐量3.4億噸。2011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09億噸,同比增長17%,同時,河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70萬標箱,完成76.2萬標箱,同比增長23.3%。
(一)秦皇島港
秦皇島港始建於1898年,是清代光緒禦批的自開口岸。2002年該港由交通部直屬下放河北省管理,2004年1月改製為產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秦皇島港完成吞吐量1.26億噸,實現營運總收入25.61億元,經營利潤3.38億元,港口實現利潤、人均創利等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目前秦皇島港已發展成為以煤炭、原油輸出為主的綜合性國際港口,擔負著我國北煤南運和內外貿易的重要任務。以能源運輸為主的秦皇島港,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綜合性國際貿易集結地,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和幹散貨港口。
秦皇島港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的秦皇島市,港口地處渤海北岸,作為環渤海港口群的一份子,秦皇島港有著優良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廣闊的腹地和良好的水深條件,港闊水深、風平浪小、不凍不淤。秦皇島港擁有12.2公裏長的海岸線,陸域麵積為11.3平方公裏,水域麵積為226.9平方公裏,陸地麵積和水域麵積均符合成為一個大港的條件。秦皇島港分為兩大港區,分別是秦皇島東港區和秦皇島西港區,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港口,秦皇島的業務有集裝箱、幹散貨等,其中,秦皇島西港區擁有裝備先進的雜貨和集裝箱碼頭,業務以集裝箱為主、散貨的進口為主,而秦皇島東港區則擁有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煤碼頭,以能源的運輸為主,如煤炭、石油等能源,從這兩個港區的基礎設施看來,東、西兩大港區都擁有著世界上先進的碼頭設備,先進的集裝箱碼頭和先進的煤炭碼頭為秦皇島成為一大港提供了保證。
秦皇島港擁有生產性泊位45個,在這45個泊位中,有42個泊位是屬於萬噸級別以上的泊位,最大可接卸15萬噸級船舶,設計的年通過能力已經到達到了2.23億噸。
秦皇島港具有完善的集疏運條件,已經建成了完善的港口交通運輸體係,疏港路與京沈高速路、102國道、205國道及秦承公路相接,自營鐵路與國鐵聯網,大秦、京秦、京山鐵路和京沈高速公路直通港口,交通十分便利。疏港路可以直通到山海關機場,並擁有國內港口最先進的機車和編組站,“地下大動脈”輸油管道直接與大慶油田相連。各種國道和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公路、鐵路、管道、空運等循環合理的港口集疏運網絡,貨物可直達倉庫、碼頭、船邊,如此龐大和合理的交通運輸網絡為秦皇島港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也為秦皇島港的客戶提供了便利的貨運條件。
秦皇島港地處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煤炭、原油運輸的主要港口,也是其他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口岸,有能源運輸樞紐之稱。近年來秦皇島港正在發展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港口。秦皇島港進口貨類結構,內貿進口以件雜貨為主,占總量的0.2%;內貿出口以煤炭、原油為大宗,占總量的71.5%;外貿進口主要是小麥、礦石、木材、鋼鐵、化肥、糖、水泥及其他件雜貨,占總量的5.1%;外貿出口的貨物主要是煤炭、原油、非金屬礦石、鋼鐵、糧食及其他雜貨,占總量的23.2%。港口煤炭貨源分布於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寧夏、陝西北部,以及河北、北京等地、我國著名的大同、開灤、平朔礦及建設中的神府東勝煤田等,都在港口經濟腹地內,是我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秦皇島港國內中轉煤炭流向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遼寧等9個省市,約占港口煤炭吞吐量的77%;外貿煤炭出口流向為日本、香港、東南亞和歐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約占港口煤炭吞吐量的23%。港口原油貨源主要來自大慶油田。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在我國居第一位,為港口提供了充足的貨源。港口雜貨出口貨源分布為內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遼寧、吉林、黑龍江西部和京、津、唐地區;進口貨源分布於河北、山西、京津地區、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省區及遼寧、吉林、黑龍江西部地區。
為加強對秦皇島港的管理,促進秦皇島港的大發展,2008年3月31日,成立了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秦港股份公司),該公司是由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其他9家發起人共同出資成立的大型股份製企業,主要承擔港口貨物裝卸、倉儲經營等業務。在2008年全國服務業企業500強評選中,名列第182位。秦港股份公司通過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服務環境,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不斷提升,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持續、穩定上升的良好勢頭。自從2006年秦皇島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兩億噸以上後,開始了每年躍進似的增長,分別在2007年、2008年有了突出的表現。2007年全港吞吐量實現2.45億噸的吞吐量,其突出的成績主要體現在煤炭的吞吐量方麵,2007年的驕人業績使得秦皇島港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2億噸以上的煤炭輸出港口;在2008年,再創輝煌,總體的貨物吞吐量達到了2.49億噸,創港口生產運輸曆史新紀錄,煤炭、雜貨、石油和集裝箱分別完成了2.18億噸、2274萬噸、889萬噸和40.2萬標箱。2013年,秦皇島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73億噸,實現了港口吞吐量的持續穩定增長。
秦皇島港擁有各項業務,種類較多,主要的業務有煤炭業務、雜貨業務、油品業務和集裝箱業務。
1、煤炭業務
秦港務公司的中的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九港務公司共同經營著其煤炭業務,秦皇島港現有的煤炭港口的專業泊位有21個,設計年通過能力為1.93億噸;煤炭港口的裝卸設備以及工藝等的配套設施都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兩億噸的超長列車可以在這裏順利的進行裝卸,每小時單個機械可以卸車7200噸,每小時最高裝船能力可達9250噸,效率屬當前世界一流水平。秦皇島港的煤炭專用堆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專用堆場,可以存放最多1042.5萬噸的煤炭。秦皇島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輸出港,也是我國“北煤南運”大通道的主樞紐港。沿海地區的電煤運輸任務和國家外貿煤炭的運輸都要依賴於秦皇島港的運輸,同時這也是秦皇島港的主要任務。如今秦皇島港每年輸出的煤炭占全國沿海港口煤炭下水總量的近50%,可見秦皇島的地位之重要。
2、雜貨業務
在雜貨業務方麵,秦皇島港口現有的雜貨泊位為17個,其中有15個以上的泊位達到了萬噸以上的級別,10萬噸級別的船舶可以隨意停靠在這裏,在這裏要說明的是,秦皇島港口的雜貨業務運輸是由第八港務公司和雜貨港務公司共同承擔的,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雜貨業務港口擁有的生產用的庫場麵積為220萬餘平方米,雜貨用庫場麵積90萬平方米,設計的年通過能力為1480萬噸。雜貨堆場所擁有的基礎設備都是世界上一流的設備,各種門機、散水泥筒倉係統、起重機等各類設備,這些先進設備的存在保證了鐵礦石、糧食、木材、飼料、化肥、水泥等一係列大型貨物的順利裝卸;此外為了能夠使得一些特種貨物在港口順利裝卸,港口的設備也需要較高的能力要求才能夠滿足,這些特種貨品有硫磺、玻璃、活的牲畜食品油、水果等。這位秦皇島港口成為一個集散雜貨運輸即散糧、散化肥、散水泥等貨物的灌包、倉儲、運輸為一體的大型的綜合物流體係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了擴大雜貨運輸的範圍,使得秦皇島港的雜貨業務能有更大空間的發展,如今的秦皇島港正在大力開發雜貨班輪運輸業務,在內貿方麵,開通了至上海的內貿班輪,在外貿方麵開通了至韓國、非洲等地的外貿班輪;如同豐田的生產模式,采用了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作業流程,在操作的具體工藝上積極的進行創新,以期提高裝卸、運輸等一係列流程的質量,如今的秦皇島港的雜貨業務在同行之中已經具有了領先優勢。
3、油品業務
秦皇島港的油品業務也是主營業務之一,中國的第一座管道運輸油碼頭是屬於秦皇島港務股份公司旗下的,並且由旗下的第一港務分公司經營管理的。在如今的秦皇島港已經建成的油品泊位已經達到了4個,在這4個大型的生產性泊位中,其中有2個泊位已經達到了萬噸級別,有一個達到了5萬噸的級別,此外還有3000噸成品油的泊位1個,擁有油罐27座,容量28.1萬立方米,這些設備奠定了秦皇島港口的生產能力,年設計的通過能力也同時達到了1540萬噸。除原油運輸外,還可承擔柴油、磷酸、航空煤油、石腦油、奧裏油、汽油、甲醇等20餘種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原料的接轉業務。秦港股份公司在“開發大宗貨源、穩定既有貨源、拓展化工品運輸”的思路指導下,投資興建了64車位鐵路車台1座、6車位汽車台1座,大大提高了陸域集疏港能力,如今秦皇島港已經具備了較高的陸域集輸能力,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已經將其作為了該公司的進口原油中轉港。
4、集裝箱業務
新港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是秦港股份公司從事集裝箱業務的唯一子公司,由秦港股份公司與中國海運、大連港集團共同組建而成。現有集裝箱泊位3個,年設計通過能力65萬標箱,可裝卸第五代集裝箱船舶。堆場麵積36萬平方米,集裝箱專用拆裝箱場地4萬平方米、專用鐵路倉庫(丙二類倉庫標準,可存放棉麻)和公路倉庫(丁類倉庫標準)1.3萬平方米,倉儲條件符合國家出口食品檢驗檢疫要求,港區環境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倉庫邊有港口鐵路專用線與國家鐵路網相連接,具備接卸專列條件;裝箱點與碼頭相鄰,無需二次倒運,成本低廉。具備危險品作業資質,可承運燒堿等特種貨物。新港灣公司發揮合資企業優勢,業務輻射範圍覆蓋至新疆、內蒙古、遼寧等地,與多家船公司進行合作,已開通8條集裝箱班輪航線,成為內貿運輸航線上的幹線港。
(二)黃驊港
黃驊港始建於1984年,地處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黃驊港位於渤海灣的穹頂,北接天津濱海新區,南接黃河生態三角洲,所處位置是河北省聯絡生產之地和經濟隆起帶,是幫助河北沿海經濟發展的一個龍頭。從黃驊港一路向西,經濟腹地廣闊縱深,可覆蓋河北省中南部以及魯北、豫北、晉北和陝西、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的33個設區市,麵積近80萬平方公裏,1.4億人口。
黃驊港擁有通暢的疏運交通和豐富的油氣、煤炭資源,使得黃驊港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和工業、城市發展的黃金寶地。從滄州黃驊港經石家莊、山西太原、寧夏中衛,由新疆出境,途經中亞、歐洲到荷蘭鹿特丹,將形成世界上最短的亞歐大陸橋新通道,它比原亞歐大陸橋要縮短500公裏。亞歐貿易通過此通道比遠洋運費節省20%,時間節省40%,成為世界上最短的亞歐大陸橋新通道。
黃驊港作為跨世紀特大工程,是我國目前一次性投資最多的港口建設項目,主要承擔神府、東勝煤炭的外運。一期工程建設2個5萬噸級和1個3.5萬噸級泊位,於2001年底投入使用,年總吞吐量達到3500萬噸。二期工程,2002年開工建設,將建1個10萬噸級泊位,2個5萬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7000萬噸。按照建設規劃,遠期將達1億噸規模。屆時還會擁有雜貨碼頭,一期工程建設兩個1。5萬噸級泊位,可停靠三萬噸級貨船,年吞吐量100萬噸。總投資3.8億元的液體化學品碼頭,2003年6月開工建設,設4萬立方米儲罐區一處,占地8萬平方米,年吞吐量100萬噸。
黃驊港是我國重要的沿海的地區性質的港口,是一個能源輸出大港。自投入運營以來,黃驊港年吞吐量2002年為1653萬噸,2003年為3116萬噸,2004年為4543萬噸,連續三年實現遞增1000萬噸以上。2007年輸出量達到1億噸,黃驊港躋身於我國能源大港之列。從1986年僅有的2個1千噸級碼頭泊位發展至今,黃驊港已經共有生產性碼頭泊位14個。其中:煤炭泊位8個,通用雜貨泊位5個,液體化工泊位2萬噸級1個。神華黃驊港務有限公司和滄州市黃驊港務局共同擁有該港口,滄州市港航管理局作為港口的行政管理部門而為港口提供政策等方麵的服務。目前,港口擁有8個10萬噸級通用散雜貨、多用途泊位,年通過能力4000萬噸。堆場麵積200-300萬平方米,堆存能力1500萬噸。同時,配有一條10萬噸級航道等配套設施。港口能夠承運鐵礦石、鋼材、煤炭、化肥、糧食、鹽、水泥、石料和其它件雜貨等貨物,為貨主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碼頭裝卸、場地堆存、倉儲以及與港口相配套的貿易和物流服務。未來,黃驊港將建設成為規劃年通過能力超過5億噸,集礦石、雜貨、集裝箱、石油化工、煤炭運輸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大港。
成立於1986年的黃驊市港務局原本是政企合一的單位,在經曆港口體製改革後成為了單純的港口經營企業,而將港口的行政管理實務交與2002年成立的港航管理局。在黃驊港務局名下的生產性碼頭泊位有4個,在這四個生產性碼頭中,通用雜貨泊位3個,設計的年吞吐量為55萬噸;煤炭泊位1個設計的年吞吐量為70萬噸。
港口的生產裝卸係統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各項設備的性能及自動化水平均屬國內領先。滄化集團公司與黃驊港神黃集團合作建設的液體化學品碼頭已動工興建,碼頭可靠泊5萬噸級船,可接卸乙烯、氯乙烯、二氯乙烷等多種液體化學品,預計每年可接卸液體化學品90萬噸以上。
同時,為充分發揮港口的作用,發展臨港經濟,還在港口規劃了占地2060畝國際物流園項目,總投資3.65億元,主要為從事國內、國際海運貨物的儲存、分撥、配送、包裝、加工、展示、運輸等業務的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平台。黃驊港的興建,還帶動了滄州臨港化工園區的建設,一期規劃麵積26平方公裏,遠期規劃控製麵積100平方公裏。園區總體發展目標為:2010年以前投資12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2020年以前,投資30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成為具有比較優勢、可持續發展的化工園區。
以黃驊大港為橋頭堡,石黃高速、朔黃鐵路以及正在修建的邯黃鐵路、邯黃高速、保滄高速橫貫東西,津汕高速以及建設中的滄津沿海高速縱橫南北,便捷的交通使黃驊港與冀中南六市實現整體貫通;廣闊的腹地地區借助新通道的打通,借助黃驊港這個便捷的出海口,加強與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增進與中亞、歐洲、東北亞國家地區的溝通與交往,促進投資、貿易、航運、金融等方麵的國際合作與聯係,從而拉動通道沿線經濟帶的隆起和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也突出和加強黃驊大港作為我國東出西聯“黃金走廊”的戰略橋頭堡作用。
黃驊港開發區位於渤海灣弓頂處,是河北省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開發區城市總體規劃麵積73.62平方公裏。規劃有城市中心區、倉儲區、神華萬畝工業園區、旅遊休閑園區等。其中城市中心區市政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已有行政、教育、金融、通信、商貿、賓館等數十家單位進入;神華萬畝工業園2003年開始建設,先期投入15億元進行基礎設施配套,重點擺放大型基礎工業項目;倉儲區開發正在積極進行,隨著雜貨碼頭的投入使用,該園區建設將快速發展。黃驊港開發區的發展方向是建成東北亞乃至世界知名的能源輸出大港,並盡快發展成綜合大港;建成我國東部地區節水型臨海產業體係示範基地;建成立足河北,依托京津,服務晉陝蒙等中西部地區的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建成華北電網的強力支撐點和環渤海地區由石油化工向煤炭化工逐步轉型的主要接替區;建成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兩環”開放帶動戰略的重點實施區域。為加快臨港產業的發展,明確實施“四大戰略”,即港口牽動戰略;大項目拉動戰略;物流中心促動戰略;外向型帶動戰略。按照梯次推進的原則,優先發展物流、倉儲、房地產、節水型工業和依靠港口大進大出的生產類項目。1998年以來隨著黃驊港、朔黃鐵路、邯黃鐵路、黃驊電廠等國家重大工程的開工建設,黃驊港開發區已邁上了全麵發展島的快行道。
黃驊港的擬定發展方向是將港口建設成為東北亞知名的綜合性能源大港,這是最終目標。為了適應未來先進物流體係的發展,港口將以京津冀為依托,大力發展港口物流體係,從而為山西、陝西、內蒙等中西部地區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的先進物流中心。在此基礎上加快發展臨港產業,把物流、倉儲、節水型工業等大的生產性項目放在首位,並明確實施原先製定的四大戰略,即港口牽動戰略、物流中心促動戰略、外向型帶動戰略以及大項目拉動戰略。
在如今正在建設的項目是黃驊港綜合港區,從2009年七月份開始建設至今,預計到2010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8個10萬噸級別的通用散雜貨碼頭將正式對外進行通航。屆時,黃驊港綜合碼頭將成為河北省又一大的出海通道,滄州、保定、石家莊、邢台、衡水、邯鄲以及冀中將傾向於運用這一綜合港區,該港區也將對於他們來說成為最為經濟的出海口。綜合港區的建設預示著黃驊港將一改以往以煤炭為主的港口發展結構,綜合發展散雜貨和集裝箱運輸,逐漸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綜合性港口,將更好的拉動河北省以及更多腹地的經濟發展,該港區的建設主要考慮到的因素是成為一個經濟性的出海口,這是得益於它所處的優越的地理位置,網上常見的比方是,以河北省城市邯鄲為例,邯鄲每年都要進口幾千萬噸的鐵礦石,以往進口的貨物都要通過天津港或是山東的港口,但如果以後能夠走黃驊港,在同等的港口收費價格基礎上,由於距離近了,運輸的成本得以大大的降低,從而可以為邯鄲每年節約五億元的運輸費用,這將是一件實現港口與城市發展雙贏的舉措。同時由於黃驊港的日益崛起,黃驊港內陸的幾個城市,正如以上所說,將從內陸經濟向沿海型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勢頭將為河北省培養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京唐港
京唐港(原名唐山港)位於唐山市東南80公裏處的唐山海港開發區境內,渤海灣北岸。京唐港年平均氣溫10.2℃,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4度;1月份最低,平均為-6.9度。年平均降水量616.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931.7毫米,降水集中季節7-8月。霧的影響不大,能見度小於1000米的大霧平均每年66小時。盛冰期為1-2月份,岸邊有少量固定冰,對船舶行駛無影響。
京唐港地處京津唐一級經濟區網絡之中,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國家重點開放開發地區。京唐港陸上距北京市230公裏,海上距上海港669海裏,香港1360海裏,距日本長崎港680海裏,韓國仁川港400海裏。位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大北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確定的沿海重要港口。河北省一號工程,唐山市以港興市對外開放的龍頭項目。
京唐港全年港池、航道不封凍,最冷的1月份可正常通航。京唐港水深岸陡,距岸4.8公裏,水深可達-10米。陸域廣闊,全是鹽堿荒灘,不占良田,不用拆遷,工程地質條件良好,適合建成運輸、倉儲、加工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港口。
京唐港的地理位置正是溝通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最近出海口,背靠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張家口等20座工業城市,占據華北與東北的交通咽喉地帶,上能同京九鐵路、京滬鐵路、京廣鐵路交通大動脈相連,下能同京哈鐵路、京承鐵路、京包鐵路歐亞大通道相連結。腹地廣闊,貨源充足,交通便捷。直接經濟腹地唐山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多種農副產品富集地區,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食品十大支柱產業,又是溝通東北及華北的商品集散地和運輸要道,每年有大量的內外運貨物。間接經濟腹地可覆蓋河北、北京、山西、寧夏、內蒙古和陝西等地。
京唐港整體的運輸環境:鐵路總長77.3公裏,年運輸能力1200萬噸的灤港鐵路(灤縣-京唐港)與國鐵幹線京山線、京秦線接軌。公路唐山-港口90公裏唐港公路、港口-灤縣70公裏灤港公路、環渤海公路三條高等級公路與205、102、107國道相接。高速公路有長80公裏的唐港高速公路與津唐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在唐山境內彙成"X+O"型的高速公路網,大大縮短了京唐港與北京、天津和東北各省市的距離。從京唐港到北京、天津分別是233公裏和208公裏,隻需兩小時車程。
京唐港1989年8月動工,省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京唐港建設,河北省始終把京唐港列為重點工程,唐山市把京唐港作為以港興市的“龍頭工程”河北省一號工程。經過十幾年建設,形成了一號、二號、兩個港池,建成散雜、件雜、多用途、集裝箱、煤炭專用、水泥專用、液化石油氣專用等各種功能的1.5-10萬噸級泊位33個,綜合通過能力1.5億噸以上,最大通航能力可乘潮進出20萬噸船舶。
港區已建成第一、二港池全部和第三、四、五港池部分泊位,形成5個港池建設運營的整體格局。建成散雜、件雜、多用途、集裝箱、煤炭、水泥、純堿、液化石油氣等各種功能的1.5~10萬噸級泊位33個,設計通過能力7388萬噸/20萬標準箱。建成10萬噸級航道,可滿足10萬噸級船舶單向、5萬噸級以下船舶雙向通航;建有各類堆場300萬平米,各類倉儲、鐵路、導助航、輔建設施齊全。港口總資產達100多億元。京唐港區腹地廣闊,除以唐山地區為直接腹地外,兼濟河北、京、津等其它周邊地區,並輻射晉、蒙、陝、甘、寧、新等廣袤的西部地區,水路通達50多個國家(地區),120多個港口。京唐港區是國家重點物資運輸的重要港口,在我國煤炭、礦石、鋼鐵等貨物運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北煤南運”七港之一。
京唐港區前景壯闊,藍圖宏偉,在河北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勇當唐山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排頭兵,“四點一帶”大規模 開發建設率先發展的排頭兵。按照唐山港“一港兩區”模式,京唐港區與曹妃甸港區將逐步形成分工明確、各有側重、協調發展的港口新格局。新的曆史形勢下,京 唐港區將按照綜合性、生態型、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加快功能調整,完善物流服務,搞好資本運營,發展產業鏈經濟,推進碼頭深水化、泊位專業化、大型化、集裝箱化和布局園區化,加速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科學發展示範港口。當前,港口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五港池新建的液體化工碼頭和三港池新建的20#-22#已經試運營,20萬噸級航道、25萬噸級深水礦石碼頭、“兩倉”建設等重點項目正在抓緊運作和建設。到201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5億噸,集裝箱達到100萬標箱;2020年,吞吐量達到2億噸,集裝箱達到200萬標箱。
把京唐港建成科學發展的綜合性生態型國際大港。“堅持一個總方針”,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唐山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戰略部署,以解放思想為武器,以更新觀念為先導,以開放創新為途徑,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固本強基,開源節流,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拓展發展空間,打造港口品牌,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港口深水化、專業化、大型化、集裝箱化、園區化、生態化建設,提高現代物流服務能力,增強實力、活力、競爭力,為把京唐港早日建成科技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品牌一流、環保一流的科學發展的綜合性生態型國際大港而奮鬥,確保京唐港全麵協調可持續長遠發展。“創造兩個發展新模式”,就是要在實現總目標過程中,通過采取八項戰略性措施,在全市率先創造綠色港口發展模式與和諧港口示範模式。“實現八個方麵的戰略性新突破”:
第一,實施市場開發和品牌化戰略,著力港口服務範圍和服務領域的新突破;第二,實施規劃布局結構調整戰略,著力港口規劃建設的新突破;第三,實施開放合作和多渠道融資戰略,著力港口規模、功能、檔次的新突破;第四,實施管理創新戰略,著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突破;第五,實施科技興港和人才強港戰略,著力創建學習型、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港口的新突破;第六,實施環境保護戰略和綠色港口發展模式戰略,著力科學發展示範港口建設的新突破;第七,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著力文明和諧港口建設的新突破;第八,全麵加強企業黨的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著力“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突破。
(四)曹妃甸港
曹妃甸港區位於唐山市南部70公裏南堡地區曹妃甸島,曹妃甸島為一帶狀沙島,古灤河入海衝積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曆史,因島上原有曹妃廟而得名。距離大陸岸線約20KM,從甸頭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達25米,甸前深槽水深達36米,是渤海最深點。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峽延伸,有一條水深達27米的天然水道,直經海峽,通向黃海。水道與深槽的天然結合,構成了曹妃甸建設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裏30米水深岸線長達6公裏之多,且不凍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30萬噸級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可以說,曹妃甸是渤海灣內最後一個建設大型深水碼頭的優良港址。
曹妃甸港區毗鄰京津冀城市群,北距唐山市80公裏,距北京市220公裏,西距天津120公裏、距天津港70公裏,東距秦皇島港170公裏、距京唐港60公裏,更與唐山境內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相連,溝通了曹妃甸與我國“三北”地區的聯係,從而將整個“三北”(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納入自己的腹地。曹妃甸港區產業布局集中,經濟腹地廣闊,物產豐富,物流發達,麵對我國南北資源互補、經濟融合走勢,曹妃甸港區的開發建設,將構造新的區城優勢,開辟新的產業空間,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開發建設曹妃甸港區,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鋼鐵、石化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結構中,鋼鐵、石化等行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華北地區首鋼集團、唐鋼、宣鋼、包鋼、天鋼、承鋼六大鋼廠進口礦石需求量以及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石家莊煉油廠、滄州煉油廠等石化企業的進口原油需求量很大。而遠洋運輸進口礦石、原油,最經濟合理的運輸船型為20-25萬噸級。特別在“北煤南運”的大通道建設中,將起到重要作用。曹妃甸島後方灘塗廣闊且與陸域相連,低潮麵積達30平方公裏,零米水深線麵積達150平方公裏,為臨港產業布局和城市的開發建設提供了足夠的用地。
港區自然條件非常好,島前西南及南側水深條件良好,距岸600米處即為渤海灣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曆史的長期自然作用,賦予曹妃甸港區近岸深水的優勢,島前10米等深線距0米等深線200-500米,島前500米水深就達20-30米,且25米水深水域直通渤海海峽,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曹妃甸平均標高為2.0米以上,最高處為3.0米以上,距現有陸岸約17公裏,中間大麵積淺灘標高0.6-2.7米。港區氣象、水文、地質條件非常好,開發建設的工程量較小。
從港口分布上看,我國目前有四大深水港口,其中3個分布在長江口以南,北方海岸線上隻有一個大連港。曹妃甸以其在渤海灣內無可比擬的水深優勢和區位優勢,理應成為長江口以北可供現代大型和超大型船舶停靠的又一良港。
曹妃甸已成為中國“三北”地區、蒙古國乃至西伯利亞地區“東出西聯”的重要出海口,通向韓國、澳大利亞、秘魯、日本、巴西等國的海運航線十分順暢。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曹妃甸確定了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力四大產業戰略發展規劃。這裏可建263個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僅5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就能建設131個。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30~70萬噸級大型泊位。目前已建成泊位47個,在建泊位28個,設計通航能力達4.5億噸,港口功能漸趨完備。曹妃甸集煤炭碼頭、礦石碼頭、原油碼頭、散雜貨碼頭、集裝箱碼頭、輪機碼頭、化學碼頭等七大碼頭於一身,被業界譽為環渤海難得的“黃金寶地”。
據了解,曹妃甸港區擁有深水岸線69.5公裏,可建設30萬噸級大型泊位,可建260多個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
目前,唐山港曹妃甸港區正在建設二港池航道及防波堤工程、三港池航道工程、LNG項目碼頭工程、煤碼頭二期工程、多用途泊位工程等10餘個項目,預計到年底可再形成5000萬噸的年通過能力。
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曹妃甸有京山、京秦、大秦等國鐵幹線和京沈、唐津、唐港等高速公路及102、205、112等國省幹線公路相連接,相關泊位可直接進靠國際航行船舶和進出國際貿易貨物,為曹妃甸臨港工業產業對接國際市場開辟了直達通道。據介紹,未來曹妃甸港區將發展為服務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以大宗散貨轉運為主的大型綜合性港區,預計到“十二五”末,曹妃甸港區吞吐量將達到3億噸以上。
曹妃甸的自然地理優勢,可以歸納為七大優勢:
1、水深——島前500米水深即達-25米,範圍廣,錨地寬闊。水深-30米以上水域達52平方公裏,距岸600米處即為渤海灣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是北方惟一可建深水大港的海域;2、無淤積不需開挖——港區的-30米水深線約6公裏,適於建設20萬噸以上的大型泊位,沒有淤積,不需開挖,還有一條-25米水深天然航道直通渤海海峽;3、不凍——該島位於東經118°30´;53"至118°33´;37"、北緯38°55´;01"至38°58´;32"之間,為終年深水不凍港;4、近陸地——距最近陸地現灤南縣的林雀鋪,隻有18公裏,極易建成海陸通道,東距京唐港60公裏,西距天津港70公裏,北距唐山市區80公裏。距離北京為220公裏,腹地深遠,有廣闊的發展空間;5、交通便捷,適於物流——有便捷的物流集疏條件,京山、京秦、大秦、通坨等鐵路、京沈、唐津、唐港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與之相聯;6、灘塗寬闊——唐山市的沿海灘塗寬闊、該島與陸地間的潮間帶即達150平方公裏;7、造地成本低——其附近的沙島有12個,以“倒沙法”填海造地,成本較為經濟。
曹妃甸腹地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物產豐富,尤其是環渤海地區產業布局集中,經濟基礎雄厚。直接腹地唐山市工業曆史悠久,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等重化工業產業群,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曹妃甸腹地的煤炭、石油、鐵礦石、原鹽等資源豐富,產業的區域配套能力較強,適合大規模、高密度發展現代重化工業。
二、河北省港口發展麵臨的問題
河北省擁有良好的岸線資源,發展沿海經濟,有助於河北省經濟的快速起飛。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北省的港口產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港口的規模及功能也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河北省沿海各個港口快速迅猛發展的背後,卻出現了一些問題。針對港口群在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一些學者都對此進行了總結,我們應該參考國內各個港口群發展中國所產生的問題,進而對比河北省港口群本身,才能更好的定位河北省港口群的現有問題,進一步再予以解決。
有學者認為京津冀港口群在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總體規劃滯後;港口結構性矛盾;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各港口職能分工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