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行時尚也會給人很“酷”的感覺。
時下的偶像明星,穿著打扮上無不出奇製勝,就是希望留給觀眾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影歌迷。
跟隨這陣偶像旋風,不少人都染黃了、染金了、染白了頭發;男子蓄長發穿長裙,女人理平頭穿西裝打領帶——男不男,女不女,老不老,小不小,亂七八糟,奇形怪狀,似乎是這股潮流的重點。跟潮流花費金錢不至於很多,正適合年輕人。
俗話說“人微言輕”,如果你的穿戴不夠體麵,就無異於是唆使別人看不起你。要想人前人後臉上有光,不動番腦筋是不行的。
另外應切記:無論你多麼卓爾不群,也不要在公眾場合大肆說時尚的壞話,因為流行物便代表大眾——包括你的熟人。你去譴責時尚便是罵他們,絕不會給人好印象。人們會在心裏說:“你又有什麼了不起的,看起來像個小醜、乞丐,可笑得很!”要心隨精英,口隨大眾。憤世嫉俗,不願承認以衣貌取人的社會現實,會死於眾生的唾沫之中。
適當地抬高自己並不是清高自負。在言行上貶低別人,如用旁若無人的高談闊論、矯飾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就會使人產生反感。
某單位的李女士,每天總是利用一切機會讓人們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遺憾兒子差兩分沒被清華大學錄取,一旁的李女士生怕沒了機會,插嘴到:“真是的,我那兒子也不爭氣,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難看出,她到底是自貶還是自誇。一年秋季,她辦完調動手續,滿以為會被熱情歡送,豈料送行的隻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幹部。
例子中李女士就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最好體現。像這種人生活中還有很多。
懷才不遇,壯誌難酬是每個有本事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境況,這個時候鬱鬱寡歡,不思改變的話你可能真的從此淹沒,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自抬身價,適當吹噓自己往往會有奇效。
6.好風憑借力
成功金言:
從古至今,眾多的“千裏馬”都是得利於眾多的“伯樂”而得以奔騰萬裏的。
俗話說得好:“好風憑借力。”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外,有時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應用這種方法獲得成功的手腕稱為“借梯上樓”法。
對於想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這裏的“梯”指的是他人的能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而“樓”則是指你要獲得的某種較為理想的目標。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山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對你都有用處。一般人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你走向成功。
引薦者的名度越高,你就越容易得到社會的承認、上司的賞識。惟有得到社會的承認,你的事業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否則,你就會被埋沒,而枉有一身能耐。
1929年的一天,時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去參觀在北京舉辦的一個畫展。
寬敞的大廳裏,盡是一幅幅裝裱精致的畫,令人眼花繚亂。由於不少作畫者墨守成規、閉門造車,致使畫麵陳舊,毫無新意。徐悲鴻看了一會兒,感到很不痛快。忽然,一幅掛在角落裏的畫引起了徐悲鴻的注意。他仔細端詳品味著畫麵上那對蝦,隻見它體態透明,須尾舒展,生動逼真,筆法嫻熟。這位觀賞過許多藝術珍品的畫壇大師立刻意識到,他發現了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人才。當他得知此畫的作者竟是一位年愈六十、木匠出身的老頭兒時,不由得感歎一聲:“我為這個懷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沒想到在角落裏還藏著一位傑出的藝術大師啊!”這位國畫大師就是齊白石。
沒過幾天,徐悲鴻就聘請齊白石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並親自乘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一年後,由徐悲鴻親自編輯作序的《齊白石畫集》問世。從此,畫壇又添一星。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由於人們所處機構的層次不同,便嚴重影響社會對自身的評估。處於聲望較低機構中的人,盡管其才能或成果是一流的,卻往往不能得到施展和承認;而相反,在聲望較高的機構中工作的人,可能其才能或成果是二流的,甚至是三四流的,但卻容易人盡其才,被承認的機會相對要多得多。
那麼,我們怎樣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成果得到承認呢?尋求權威、名人,他們身居上層,任居高位,他們的舉薦、提攜頗具分量。
在當今社會,成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渴望。漫長的人生之路,有些人為追求成功付出了莫大的代價,最終卻事倍功半。他們經常自怨自艾;可惜我滿腹經綸,卻始終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過,灰心隻能使你喪失自信,要想成功,僅有曠世的才華還遠遠不夠,還要找到賞識你的貴人。
劉基是浙江處州府青田縣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輔佐朱元璋,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朱元璋對他十分青睞。
少年得誌的劉基,很想為元朝盡忠,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當時正處於元朝末期,官場腐敗,吏治不清,整個社會統治已是搖搖欲墜。但他並沒有感到獨木難支,而是積極投入政治活動。他以身作則,為官清正,時常與那些貪官汙吏作鬥爭。可是沒過多久,劉基碰了個滿鼻子灰。上任後不久,由於受人嫉恨而被排擠。又過了不久,他又因上當彈劾監察禦史失職而得罪上司,被排擠回家。
官場失意對劉基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來以才自恃,總想通過效忠元朝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可是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根本沒人重視他的才華。無奈之餘,他隻得隱居山林,寫詩作賦,抒發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抑鬱心情。
正當他報國無門之時,朱元璋領導的一支紅巾軍先後占領了諸暨、衢州和處州,隨後又拔除了東南一帶元軍的一些孤立據點,占領了浙東大部分地區,並極力網羅各地知識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們出來輔佐自己幹事業。在浙東早已聲名鵲起的劉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請的名單。
此時的劉基已年過半百,他以為此生碌碌無為,再也指望不上什麼靠山了,一身的才幹也就要付之東流,又加之對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願意出山。經過朋友再三勸告,又考慮到身家性命,他才決定去應天府(今南京),對朱元璋進行觀察。
劉基到應天府之後,心情依然很抑鬱。朱元璋召見他那天,他懶懶散散地來到朱元璋的帥府,見朱元璋隻是略略一拜。當朱元璋問他怎樣建立功業時,劉基隨機想出了治國十八策,說得朱元璋連連稱道,親自為劉基斟茶,繼續向他詢問有關創業的各方麵的意見。朱元璋禮賢下士的態度使劉基那顆已經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溫暖。朱元璋為了籠絡像劉基這樣的文人,專門修建了一所禮賢館,對文人們給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當聽到他們談論高深的政治見解時,便會心動、立即采納他們提出的正確意見。劉基覺得總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輔佐朱元璋,他決心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為朱元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
劉基也越來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設酒席款待劉基,請他分析當下局勢。朱元璋向他講明了當下局勢:當時,各路起義軍占領了元朝大部分地盤,其中勢力最強盛的是湖北的陳友諒和蘇州的張士誠。這兩個人為了擴大地盤,不斷騷擾朱元璋所占據的領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於防備這兩個人的掠奪,搞得手忙腳亂。
劉基聽完朱元璋的陳述,微微一笑。他撫摸著胡須,向朱元璋發問:“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問愣了,木訥地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劉基莞爾一笑,緩緩地說道:“從前有一隻猛虎,整天在山林裏覓食,有兩隻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爭食。猛虎追那隻狼,這隻狼就來吃它的東西,再追這隻狼,那隻狼又吃它的東西。猛虎白白獲得了很多美食,最後竟餓死在山中。
現在您就好像那隻猛虎,而陳、張二人就好像那兩隻惡狼。如果您想安安靜靜地獨坐天下,該怎麼辦呢?金陵地勢險要,但也不過是一隻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時,您就可以麵南背北占據四海,自立為帝了。”
朱元璋聽後,沉默了良久,對劉基說:“恐我不是猛虎,而張、陳乃猛虎耳。”劉基聽罷,一下子站立起來,朗聲說道:“主公此言差矣!張士誠齷齪,胸無大誌,隻求自保,不求進取,有什麼英雄氣概?可以暫且置之不理。陳友諒野心十足,欲望高,擁有精兵數十萬,巨艦幾百艘,地勢處我上遊,經常虎視眈眈,總想侵吞我們,確有猛虎之勢,應該認真對付。然而他為人驕傲,自以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將衝鋒陷陣還可以,卻不是成王霸業的材料。主公雖然如今勢力尚弱,但你胸懷大誌,如能立誌起兵,應先消滅陳友諒,次取張士誠,則如虎豹突起,聞者震撼,得天下有什麼難的!”一番話說得朱元璋熱血沸騰,豪興大發,他說:“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終不過餓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從此,朱元璋把劉基視為心腹,事無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稱呼劉基,隻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這就更加增強了劉基報答知遇之恩的願望。
“識貨”的老板,是我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貴人,他能使我們迅速接近成功。隻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找到“識貨”老板,何愁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呢?
7.大樹底下好乘涼
成功金言:
在你的背後有個顯赫的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的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
戴安娜嫁給了查爾斯王子,於是成了王妃,也有了王室的高貴與尊嚴,否則,她將永遠是平民,是一個普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