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盧梭和胃口(2 / 2)

上海一隅,前二年大談亞諾德亞諾德(MArnold,1822—1888):通譯阿諾德,英國詩人、文藝批評家。梁實秋在所著《文學批評辯》《文學的紀律》等文裏常引用他的一些話。,今年大談白璧德白璧德(IBabbitt,1865—1933):美國近代所謂“新人文主義”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哈佛大學教授。他所寫的《盧騷及浪漫主義》一書中,對盧梭大肆攻擊。梁實秋說盧梭“無一是處”,便是依據他的觀點而來的。,恐怕也就是胃口之故罷。

許多問題大抵發生於“胃口”,胃口的差別,也正如“人”字一樣的——其實這兩字也應該呈請政府“下令永禁行使”。我且抄一段同是美國的UptonSinclairUptonSinclair:阿通·辛克萊(1878—1968),美國小說家。下文的《Mammonart》,即《拜金藝術》,是辛克萊的一部用經濟的觀點解釋曆史上各時代的文藝的專著,一九二五年出版。California的Pasadena:即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第那城。(按:引文中的阿嶷是該書中一個原始時代的藝術家的名字。這裏的引文是根據木村生死的日文譯本《拜金藝術》(一九二七年東京金星堂出版)重譯。)的,以尊重另一種人格罷——

“無論在那一個盧梭的批評家,都有首先應該解決的唯一的問題。為什麼你和他吵鬧的?要為他的到達點的那自由,平等,調協開路麼?還是因為畏懼盧梭所發向世界上的新思想和新感情的激流呢?使對於他取了為父之勞的個人主義運動的全體懷疑,將我們帶到子女服從父母,奴隸服從主人,妻子服從丈夫,臣民服從教皇和皇帝,大學生毫不發生疑問,而佩服教授的講義的善良的古代去,乃是你的目的麼?

“阿嶷夫人曰:‘最後的一句,好像是對於白璧德教授的一箭似的。’‘奇怪呀,’她的丈夫說。‘斯人也而有斯姓也……那一定是上帝的審判了。’”

不知道和原意可有錯誤,因為我是從日本文重譯的。書的原名是《Mammonart》,在California的Pasadena作者自己出版,胃口相近的人們自己弄來看去罷。MammonMammon:這個詞來源於古代西亞的阿拉米語,經過希臘語移植到近代西歐各國語言中,指財富或財神的意思,後轉義為好利貪財的惡魔。古希臘神話中的財神是普路托斯。是希臘神話裏的財神,art誰都知道是藝術。可以譯作“財神藝術”罷。日本的譯名是“拜金藝術”,也行。因為這一個字是作者生造的,政府既沒有下令頒行,字典裏也大概未曾注入,所以姑且在這裏加一點解釋。

十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