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熾烈而情緒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後方能成事。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青年與老年》
中年使人處於滿足自得境界的保護之中。
——〔英〕達夫妮·杜穆裏埃《呂蓓卡》
青年人陷於不義的時候,不敢對良心的鏡子照一照,成年人卻不怕正視,人生兩個階段的不同完全在於這一點。
——〔法〕巴爾紮克《高老頭》
騎鴕鳥賽跑,這是南非一種別具一格的比賽活動。成年人對自然和人生,往往比二十歲的青年有更新鮮的印象,更天真的體驗。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青年是最難度過的年齡,真正的幸福,倒是在成年時期機會較多。
——〔法〕莫洛亞《人生五大問題》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
——〔中〕宗白華《美學與意境》
人到中年,食色兩個基本欲望裏,隻要任何一個還強烈,人就還不算衰老。
——〔中〕錢鍾書《貓》
中年,社會的壯工,國家的筋骨。
——〔中〕理由《中年頌》
人到中年,會放棄虛幻的世界和不切實際的欲望,總是把它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中。
——〔印度〕泰戈爾《法官》
我們成年人的一切行為,孩子們與其說是用理智,不如說是用心去了解它,更確切地說,是用嗅覺。
——〔前蘇聯〕謝苗·巴巴耶夫斯基《哥薩克鎮》
幼年時期是相信,青年時期是懷疑,成年時期是——或者應該是認識。
——〔瑞典〕斯特林堡《女仆的兒子》
幾乎所有人,在中年以後,都體驗到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在不可避免地衰退。
——〔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人到中年還試圖實現青年時代的希望和心願,那一定是在欺騙自己。
——〔德〕歌德《有選擇的親和力》
人之生也,以中年為界。中年以前,處乎日增者也;中年以後,血氣日衰,形容日瘁……
——〔中〕胡承諾《繹誌》
人到中年,都會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怪癖,不過通常自己並不能察覺,除非有朋友來提醒你。
——〔中〕席慕蓉《同心集·愛戀兩篇》
當身體依舊健壯時,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蹣跚踉蹌,這是靈魂的羞恥。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自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