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理(1 / 2)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釋:困窮了,就會想改變;變化了就會暢通;暢通了就會長久。

——《周易·係辭下》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譯釋:治理國家寬嚴相濟,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國之道。

——《禮記·雜記》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裏。

譯釋:君子做事情開始時要謹慎從事,開始時如果差一絲一毫,結果將會錯到千裏之外。

——《禮記·經解》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譯釋:做事情預先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禮記·中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譯釋:尺比寸長,但與更長的東西比就顯得不足;寸比尺短,但與更短的東西比卻顯得有餘。

——《楚辭·卜居》

歸真返璞,則終生不辱。

譯釋:人如果回歸到古樸狀態,那麼一生就不會受辱。

——《戰國策·齊策》

於安思危,危則慮安。

譯釋:在安定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在危難時要思慮怎樣實現安定。

——《戰國策·楚策》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譯釋:記取以往的教訓和經驗,可以作為以後的老師。

——《戰國策·趙策》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釋:別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論語·學而》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譯釋:批判那些不正確的議論,禍害就可以消滅了。

——《論語·為政》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釋: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得的人。

——《論語·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

譯釋:孔子不談怪異、暴力、叛亂和鬼神。

——《論語·述而》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釋:孔子釣魚,但不用大繩橫斷流水來取魚;用帶生絲的箭射鳥,但不射歸巢的鳥。

——《論語·述而》

鳥之將滅,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釋:鳥要死了,鳴聲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意的,這是曾參說的。

——《論語·泰伯》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釋: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

——《論語·子罕》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