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樂章 星光燦爛6(2 / 3)

20世紀的90年代後期,吳鶯音也錄過一些唱片,但沒能走紅歌壇。主要原因是過去的歌寫得實在好聽,現在的詞曲作者寫不出那種意境和韻味,紅不起來,或者紅不了多久就被曆史淘汰了。

從繡花女到名歌星的張露

張露1932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爸爸、媽媽為她取了一個當時許多女孩子都使用的名字——秀英。小秀英長到14歲的時候,父親逝世了,媽媽帶著她來到上海謀生。

古城蘇州的“蘇繡”世界聞名,蘇州的婦女,很多人都是繡花的能手。秀英的媽媽憑她刺繡的本領,專門承攬戲曲演員穿的龍袍的手工,14歲的秀英也和媽媽一起拿起繡針,她已是一名繡花女了。

秀英自幼喜歡唱歌,特別喜歡唱周璿的歌,常常一麵繡花一麵曲不離口。她的歌聲甜美圓潤,一位在電台工作的鄰居,就邀請她到電台去唱歌了。她的歌聲受到了聽眾的歡迎,她就同時到幾家電台去唱,偶爾也到舞廳去表演,她逐漸有了名氣。

1947年,百代公司發現了這個小歌星,為她灌錄了第一張唱片,收入的兩首歌是《小巷春》和《關不住》,以“麗歌”的商標推向了市場,15歲的張露成了唱片歌星,百代公司和她正式簽約,她已是百代的簽約歌手了。

上海時期,張露共為“百代”灌錄了10張唱片,20首歌。她還為“大中華”唱片公司灌錄過棟蓀詞嚴華曲的《聲之交響》和楊天雪詞張戈壁曲的《送郎君》。1948年張露應邀在“大同”影片《柳浪聞鶯》中客串演唱了一首《淑女窈窕》,同年為“萬方”影片《風月恩仇》幕後代唱了一首《陌上花》。

此期間,張露還組織了一個“甜姐兒社”,和她的妹妹曉露、露露三個人,活躍在上海的流行歌壇。張露的演唱風格活潑開放,不拘一格,自創一派,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50年代張露南下香港,繼續歌壇生涯。她一麵灌錄時代曲唱片,一麵為一些影片幕後代唱。她沒學過英語,卻能把英文歌曲唱得字正腔圓,唱紅了多首西洋譯曲,被稱為“西洋歌後”。1958年她曾進軍日本,把日本歌曲帶回香港,用中、日兩種語言都能唱。整個五六十年代她活躍於香港和新加坡的歌台,在香港和東南亞,張露的名字紅極一時,以至息歌多年後又複出到新加坡登台獻歌,仍然受到熱烈歡迎。

2001年6月3日,香港成立“老歌歌迷會”,年近古稀的張露,和姚莉一起出席開幕式,“老歌”是她一生的事業所係,也是她一生所愛,這份感情她是永遠不會改變的。2009年,春節的大年初一,張露病逝於香港。

一張唱片兩首歌的歌星——梁蝶

1946年,百代唱片公司為梁蝶錄製了一張唱片,A麵是《歡迎我們的春天》,B麵是《斷橋流水》。那個年代喜歡流行歌曲的人,經常提到這兩首歌,可以想象這張唱片有一定銷量,還曾在日本同步發行。隻是演唱者梁蝶的情況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灌錄了這張唱片之後,她就不知去向了。

白雲(女)的《牛背情歌》

1948年,中電二廠拍了一部由陳燕燕主演的影片《天魔劫》,上映後曾引起轟動。片中插曲《牛背情歌》,由陳蝶衣作詞,黃貽鈞譜曲,陳燕燕演唱,1993年陳燕燕接受采訪時,她還能一字不差地唱出這首歌,可見她對這首歌的喜愛。百代公司安排出道不久的歌壇新星白雲灌錄了這首歌的唱片,曾很流行,這是白雲演唱的唯一一首電影歌曲。

白雲很小的時候就去電台唱歌了。當時,她家的隔壁就是“金華”電台,十一二歲的她就像在“玩”一樣,跑過去唱歌。後來黎錦光發現了她,說她聲音像周璿。黎錦光當時是百代唱片公司的音樂編輯,就介紹她去灌唱片了。當時在“百代”錄唱片的還有吳鶯音,姚莉等人,她和這些歌星都很熟,尤其和黎錦光、白虹關係很好。黎錦光發現了白雲這顆新星,但在白雲灌錄的5張唱片10首歌裏卻沒有黎錦光的作品。

1947年白雲為“百代”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炎炎詞林枚(陳歌辛)曲的《烏鴉滿地飛》和棟蓀詞姚敏曲的《柳絲青》。第二張唱片是金流(劉如曾)詞李厚襄曲的《我對鏡兒照》和金流詞曲的《種花》。第三張是她唱的電影歌曲《牛背情歌》,B麵是她的另一首《騎馬到鬆江》。第四張是李厚襄詞曲的《金陵之夜》和嚴折西詞曲的《細雨迷盼黃昏》,第五張是嚴折西詞李厚襄曲的《秋雨催相思》和《采茶姑娘》。這些詞作家和作曲家都是當時歌壇的“大腕”,她灌錄唱片的這些歌,多數都很走紅。她在歌壇的知名度,使一些老歌的愛好者,至今對她記憶猶新。80年代,台灣漢聲廣播電台播放她的歌,還寄了一盤錄音帶給她。海峽兩岸都沒有忘記她的歌聲。

離開歌壇的白雲成為一名音樂老師,現在上海安度晚年。

金溢和《蝴蝶翩翩燕子飛》

1946年,黎錦光創作了時代曲《蝴蝶翩翩燕子飛》,讓金溢灌錄了唱片,另一麵是棟蓀詞姚敏曲的《戀痕》,從此金溢成為唱片歌星,到1948年共錄了5張唱片10首歌,最有影響的就是黎錦光的這首《蝴蝶翩翩燕子飛》。

金溢從小喜歡唱歌,每個禮拜天媽媽都帶她到上海新新百貨公司樓上的玻璃電台去唱歌,當時主持這個活動的是陳歌辛,後來這個節目沒有了。一次,金溢偶然碰上陳歌辛,陳歌辛就把她帶到百代唱片公司,對黎錦光介紹說“這個小朋友唱歌唱的挺好的”。黎錦光和在場的姚敏,就讓金溢唱歌給他們聽。黎錦光聽了金溢的歌說:“她的聲音滿甜的,隻是現在恐怕不行,她太小了,再大一點吧!”

當時的金溢十一二歲,到了她十五六歲的時候,黎錦光通過別人告訴她,讓她去唱片公司。金溢去了之後,黎錦光交給她一首歌,讓她拿回去好好練練,這就是黎錦光的《蝴蝶翩翩燕子飛》。錄了唱片之後,聽眾都反映金溢的這首歌唱的很好。

黎錦光安排金溢錄的第二首歌是陳蝶衣寫詞黎錦光譜曲的《我的心在跳》。就在這時候,金溢發現患了肺結核,她的媽媽無論如何也不讓她再去錄唱片,讓她休息治病。金溢很著急,問黎錦光怎麼辦?黎錦光安慰她說:“不要緊,可以讓我的愛人來唱。”這首《我的心在跳》就由白虹錄了唱片。

1948年末病情好轉,金溢又錄了4張唱片8首歌,有張韓詞姚敏曲的《梅花夢》,陳棟蓀詞姚敏曲的《等郎郎不來》;嚴折西詞曲的《悔恨》和《叫我從何說起》;李厚襄詞曲的《人間盡新希望》;黎錦光的《星和月》等。

屈雲雲和《三輪車上的小姐》

屈雲雲本名屈文潔,藝名雲雲。她出身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在校時是聲樂係的高才生,後來曾在上海著名的歌舞廳仙樂斯駐唱過一個時期。她和歐陽飛鶯都是花腔女高音,曾一起師從前蘇聯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納溫夫人學習樂理和聲樂。歐陽飛鶯的聲音高亢嘹亮,屈雲雲卻擅長演唱幽怨婉約的抒情歌曲。她倆是好朋友,也是好搭檔。1945年7月12日——14日,她倆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歌唱會,取得成功。當時的《新中國報》曾報導說,那一天“蘭心”門前花籃羅列,仕女盈門,熱鬧非凡。先由雲雲和歐陽飛鶯獨唱,最後,兩個人合唱了世界名曲《斑鳩》和《桑塔露西亞》,在觀眾熱烈掌聲的要求下,兩個人又加唱了一曲,以謝觀眾。

在聲樂上有著深厚功力和修養的屈雲雲,1946年因一首《三輪車上的小姐》走紅歌壇。這首歌由裘子野作詞,陳歌辛譜曲。據雲雲回憶:“當時,我正跟陳先生練歌,他寫好這首歌後,便叫我唱給他聽,他說這首歌很適合我唱,如果唱得好,就介紹我到百代灌唱片。”

唱片出版後十分走紅,《三輪車上的小姐》成為屈雲雲的成名曲和代表作。

《三輪車上的小姐》所以走紅,是詞作者準確地捕捉到了社會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現象,痛快淋漓地諷剌了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大家都想參與對這種醜惡現象的鞭撻,你唱我也唱,歌也就紅起來了。詞作者裘子野本名包蕾,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還寫過多部電影劇本。

《三輪車上的小姐》,是雲雲在中國大陸灌錄的第一張唱片,和這首歌灌錄在同一張唱片上的是“國泰”影片《無名氏》的同名主題歌,由於伶作詞,戈忻(陳歌辛)譜曲。這是雲雲第一次為影片幕後代唱。由於歌詞淺白,曲調簡單,這首歌沒有流行。

上海時期,雲雲為“百代”灌錄的唱片,已查到的是9張唱片,18首歌。詞曲俱佳的有李厚襄詞曲的《夜色蒙蒙意悄悄》,劉如曾詞曲的《我為你歌唱》和嚴折西詞曲的《啼痕》。

50年代,雲雲南下香港,繼續歌壇生涯。1951年,香港新華影業公司拍攝《月兒彎彎照九洲》,她為主演這部影片的著名影星陳雲裳幕後代唱了影片的同名主題歌。在香港雲雲為百代灌錄了嚴折西詞曲的《秋深了》和《閃電戀愛》;她自己寫詞譜曲的《秋戀》;以及《采茶曲》、《良宵花弄月》、《相思恨》等多首歌的唱片,知名度超過了上海時期。

以8首歌留影流行歌壇的佩妮

1946年,一批新人登上流行歌壇,電台播音,舞廳伴唱,佼佼者被選中灌錄唱片,歌壇一片繁榮景象。佩妮是1946年開始錄唱片的歌手,到1948年她的最後一張唱片——《冷了的心》和《歸燕牽愁腸》麵世,她隻錄了4張唱片8首歌,卻也在流行歌曲的曆史上留下了名字和身影,不知她自己對這段曆史是否珍惜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