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指揮動作的基本原則和對比手段(2 / 2)

一般缺乏經驗的年輕指揮隻會主動地帶,不會被動的跟,不僅消耗大量的體力,也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這說明該“帶”的你不“帶”,感情高潮出不來,該“跟”的你不“跟”,勢必會起搗亂作用。因此,指揮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把握分寸有對比、有層次的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形象。

3.緊張與鬆弛

這裏主要指指揮動作中的手和臂的肌肉鬆緊度。指揮動作的線條與手上的動作和其肌肉的鬆緊度有直接的關係,肌肉相對緊張而產生的“剛”的動作適合感情遞增、氣勢宏偉、充滿激情的旋律;肌肉相對鬆弛而產生的“柔”的動作適合指揮抒情優美、寧靜幽雅、悲痛哀傷的旋律。年輕的指揮常犯的毛病是手臂的肌肉始終處在緊繃的狀態,造成動作生硬、不協調,其動作和音樂的情感格格不入,看著難受、聽著無味。如此長期下去甚至造成肌肉勞損、肩周炎等疾病。指揮是一種形象藝術,肌肉的緊張度關係到指揮動作的美觀,因此,年輕的指揮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經常作鬆弛動作的揮拍練習,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項技術。

指揮這一段音樂時,手臂的肌肉要緊繃,彈跳有力,突出一個“剛”字,才能表達出“怒吼吧,黃河”的宏偉氣勢。

這段表現痛苦的回憶,手上的肌肉不但要鬆弛,而且非常連綿深沉,才能進入意境,感染聽眾。

4.粗略與細膩

“粗略與細膩”既是排練的方法,也是指揮的手段。在排練的過程中,剛開始時采用粗略的線條進行瀏覽,目的是給大家留下完整的印象和對作品的初步認識。隨著排練的深入,這種粗略的線條逐步轉向細膩的排練,按指揮事先做好的案頭工作和排練計劃循序漸進的解決演唱或演奏存在的問題。排練要有耐心,一次排練隻能解決部分問題,其餘的問題留給下次排練去解決。在排練過程中要避免兩種做法:一是指揮提不出任何要求遍遍過,結果既沒有解決問題,由造成隊員的不耐煩情緒;二是不管什麼作品一上來就句句摳,而隊員對作品還沒有完整的印象,結果越摳越零碎。所以指揮要處理好二者的關係,粗不能粗到底,細不能摳零碎,要學會掌握隊員的心理,用豐富的手段調動大家的興趣,提高工作效率。同樣在指揮作品的過程中也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在動作的安排上該簡化的要簡化,該細膩的不要漏掉,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5.速度與力度

速度與力度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因素,指揮對速度與力度的把握能力體現出其樂感的好壞。在音樂作品中速度體現出快、慢、中、漸快、漸慢等形式。指揮在指揮過程中的首要工作就是把握速度,起快或起慢都會改變作品原有的藝術形象,在指揮過程中沒有提示變速的前提下,出現越來越快或越來越慢,同樣破壞作品應有的形象。再有遇到較長較快或較長較慢的段落時,指揮能否做到非常均勻和自如,也會影響藝術效果。這充分說明指揮對速度把握能力的重要性,這種能力是通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方法獲得的,訓練時最好利用節拍器來幫助訓練,這樣才能練得準、效率高。

在音樂中力度和速度有著密切的關係,隻有當力度與速度相結合時,才能表現一定的情感。如:當慢的速度和強的力度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頌揚、悲壯的情緒;當慢的速度和弱的力度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寧靜、優雅、哀傷、回憶的情緒;當快的速度與強的力度相結合時表現出熱情、活力和高昂的情緒;當快的速度與弱的力度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神秘、湧動的情緒;當漸快的速度與漸強的力度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激情的澎湃、推動的力量;當漸慢的速度和漸弱的力度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沉思、低落、甜蜜的情緒等等。對此指揮要充分的了解和熟練地掌握,才能正確的處理作品、表現作品。

總之,正確地掌握和運用各種對比手段,對指揮處理作品、表現作品具有重要的意義。指揮者要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善於積累,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才能帶領自己的團隊不斷地登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