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引用的“相棋”無論從它的行棋規則,還是從它的戰略布局都基本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中國象棋,隻不過在杜撰相棋的由來的時候憑空設計了一個華、夏相爭的故事,所以中國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便成了“夏河華界”。
中國象棋是一個沉澱了中華五千年的戰爭謀略的古老的遊戲,它如同現代軍事的沙盤推演一般象征了戰爭的棋戲。象棋的布局,就如同古代戰爭中的戰陣的意思。陣同陳,也作“乘”。據宋·陳博良《曆代兵製》引《魏書》說,漢承秦製,會五營士為八陣,名叫“乘之”,故而陣又通乘,其本義是指戰車和徒(步卒)的隊形排列,也就是起源於車戰時期的專用軍事術語,以後則泛指軍隊戰鬥隊形。戰陣的優越性,就在於訓練有素的密集隊形和紀律嚴明的計劃性行動。《六韜·均兵篇》說,車、騎、步(即車馬兵)三個兵種,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戰,如果是單個戰鬥,則一名騎兵抵擋不了一名步兵,但若列成隊形戰陣,則騎兵可以和數量八倍於已的步卒作戰。春秋時的軍事家,把戰陣訓練列為第一位,把個人武術列為第二位,因為任何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即使個人武術技術再高超,也無法和有戰術素養的戰陣隊列相抗衡的。古時的步兵,以五人為“伍”為基本單位,然後便“兩”,為五“伍”二十五人。橫排成“行”豎排成“列”。早期的陣,都是戰車和甲士兵卒混合編隊的。25乘戰車的編製稱為“偏”;戰術上有時因要攻守兼顧,左右兩偏車卒混隊的陣形互相掩護、交叉變換陣形,或方陣、或圓陣、或“六花陣”等。比較有名的陣名有“魚麗之陣”(鄭國子元創立)、“魏舒方陣”晉大夫魏舒創立)、“雁行陣”(《孫臏兵法·十陣》)、“鵝鸛陣”(名將吳起創立)等。
棋的發明,一開始便是兩陣對圓,不像圍棋那樣需要一子一子添加上棋枰,所以象棋更像古代時的戰陣對峙,布局的多種多樣,也很像古代戰陣之陣法演變。《司馬法》中說:“攻戰守,進退止,前後序,車徒因,是謂戰參。”也就是說攻守兼備、進退有限度,次序井然,車兵與步卒相互依存,交叉掩護,這多麼像象棋中的戰術和殺法呀!象棋中的士、象,屬防禦體係,古代戰爭中的防禦寨柵稱為“戰格”。唐·杜甫《潼關吏》一詩中有:“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之句。象棋布局如戰爭之布陣,都是要爭先奪勢,掌握戰爭之主動權去奪取勝利。正如《戰國策·秦》所說:“綴甲曆兵,效勝於戰場。”古代的象棋手們,很早便認識到了象棋布局的重要性,並研究出許多的布陣法,著名的古棋譜《金鵬十八變》就是早期的象棋布局及全局的巨著,這部巨著記錄了當時的象棋高手所精心設計的許多的布局陷阱,這些布局陷阱至今仍然放射著它的光輝,仍能在對局實戰中遇見到,而且被棋藝作家選輯入諸如《象棋布局陷阱》之類的書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