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企業係統管理與決策——組織的複雜性與非確定性(三)(1 / 3)

五、用複雜非決定的眼光分析企業前景

(一)企業環境沒有準確的預報器

任何一個生命組織的生存環境都是複雜和不確定的,不管是內部參量還是外部參量都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比如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其人文環境包括周圍的人群的各種特點、所在地區的文化氛圍、經濟政治狀況等,自然環境包括居住區特點的地理特點、氣候狀況等。而這些環境都不是我們能準確預料到的,雖然對周圍的自然環境有所了結,但再準確的天氣預報也隻能預測到兩三天的變化,而且還往往有失真的時候,不僅自然環境如此,社會環境更是具有不可預料的複雜性,人員流動,政界選舉結果,經濟發展趨勢,這些經常使我們始料不及。這裏僅僅舉出了一個人生活環境的例子,其實,每一個生命組織的內外環境都是非常複雜的,不管是一個生物,還是一個城市、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其生存環境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正是普利高津非線性決定論的重要觀點。

企業的生存環境包括宏觀經濟形勢與體製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技術環境、資源環境等,同其他組織一樣,企業的這些環境要素也是非常複雜的,經濟發展趨勢和各種相關政策在不斷變化,技術不斷進步和升級,原材料價格波動,金融資本市場動蕩,而市場的供需情況更是令人大費腦筋,就連企業的競爭對手狀況及其它們之間遊戲規則也在不斷的改變。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企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場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用戶需求層次升級和需求結構多樣化,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競爭日趨激烈。更重要的是,每種環境要素並不是單獨發生作用,它們往往互相交錯,共同作用,這就使得企業環境更加複雜,有更大的不確定性。1998年,美國學者派恩用由17個市場環境因素綜合構成的“市場擾動”指標,來衡量市場環境不確定和缺乏控製的程度。他調查了美國5個行業的164個公司,其結果是1991年和1980年相比,市場擾動大幅度增加,增長速度高達21%。2001年初,有關專家借鑒派恩的市場擾動度研究模式,應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問卷調查了大連地區的5個行業98個企事業單位。從結果看,2001年和1991年相比,該地區的市場環境擾動增長速度也高達20%以上。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企業環境都變得愈來愈不確定了。

我們知道,越是線性和簡單的事物,越是容易分析和預測,而越是非線性和複雜的事物,對其分析和預測越是困難,企業環境有如此大的不確定性,當然沒有一個準確的預報器。

(二)基於耗散理論的分析和預測方法

拉普拉斯認為,根據普適的動力學定律,任何一個係統,隻要知道了它的初始狀態,就推演出它的以後的狀態和軌跡,未來已經包含在過去和現在之中。這其實是一種嚴格的、機械的決定論,把這種理論應用到企業之中就可以得出,現在的趨勢可線性地延伸至未來,企業所麵對的環境隻是在穩定地發生著變化,未來是可以預測的。比如,根據去年和今年的銷售情況,就可以嚴格的定義出明年和後年的銷售額;根據以往的市場占有率不同狀況,就能編製出一個簡單的線性方程,從而,把以後投入的參變量資源(即自變量)帶入方程,就可以準確的計算出今後的市場占有率。

然而,這可能嗎?似乎每個人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但似乎又有許多管理者在這樣做。

剛剛提到過,企業環境巨變加驟變,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所以,現在的趨勢不一定延伸到未來,不僅不連續並且難以預測,不僅不穩定的環境要素,例如突發事件、消費者需求偏好等難以預測,而且對於一些相對穩定的環境要素,例如宏觀經濟環境、資源環境等,要給予非常準確的未來結果,都是不可能的。其實,任何一個生命組織的運動軌跡都是非常不確定,因為它是活的係統,不是機械的物理運動。例如,科學家根據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生理結構,計算出女人的壽命要比男人多兩年,但實際上,有多少夫婦正好符合這個定律呢?恐怕非常少,即便有,也是偶然和巧合。

用簡單的手段來分析複雜的事物,用機械決定論的方法去計算複雜不確定的係統,這是注定要失敗的,而且還有點兒可笑。如果是這樣,每個企業都可以準確無誤的預測到未來的環境變化,都可以相應地製定出一係列的發展策略,則每個企業的命運都會是一帆風順的。然而,情況並非如此,世界上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在破產和倒閉,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準確地把握以後的發展命脈。2003年一場“非典”對我國旅遊業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但有多少旅遊公司在2002年就知道呢?肯定地說,沒有一家會預示到災難要來臨。

一些企業家往往根據現在的市場環境去非常武斷的推測以後的市場狀況,並機械的製定出線性發展戰略,結果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其實,通過過去和現在推斷未來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把這種結果確定為100%要發生的完全可能事件。如果你是個企業家,但同時又是機械決定論者,認為環境是確定的,無須對未來作預測,這可能會導致企業無法及時識別對自身構成威脅的產業結構性變化,或是錯失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的市場機會,這樣你的企業就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