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導論(一)(1 / 1)

長生不老和青春永駐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企業與人一樣是有生命的組織係統。企業管理者堅持不懈地進行管理探索的終極目的無非是追求無限延長企業的健康生存周期。縱觀科學家對生命組織發展與進化的探索曆程,不難發現,除達爾文的進化論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也成功地闡述了生命組織發展與進化的機理,為我們思考企業組織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本書從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出發,嚐試思考和探索一些使企業長久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耗散管理”是在耗散結構理論和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概念,是自然科學理論與社會科學理論交叉結合的產物。耗散管理概念的提出揭示了物質世界熱力學定律和人類社會管理科學的統一,把社會組織作為有機生命體並按照生命的體征與現象進行研究,形成了一種辯證有機的知識體係和管理範式。我們發現,運用耗散結構理論能夠比較有效地解釋企業進化與發展的諸多問題;企業作為一個社會性的生命係統,恰恰遵循著普利高津耗散結構理論所揭示的各種規律和圖景。

耗散結構理論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產生了劃時代的重大影響。為了能夠使讀者對耗散結構理論有一個清晰的初步認識,我們有必要對普利高津及其耗散結構理論的相關概念、耗散管理及其研究方法、本書篇章線索與創新之處,做一個概括性介紹。

一、普利高津及其耗散結構理論

公元1977年,當被科學界譽為現代熱力學的奠基人、當代著名理論物理和物理化學家伊利亞·普利高津以其創立的耗散結構理論把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舉過頭頂的時候,人們清楚地知道:普利高津所創立的耗散結構理論對於整個自然以至社會科學產生的劃時代重大影響,遠遠超出了一次諾貝爾獎的價值,因為他把理論熱力學的研究推向了當代的最高峰。

耗散結構理論是普利高津在長期研究複雜係統演化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種自組織理論。該理論認為:一種遠離平衡態的非平衡係統在其外參數變化到某一值時,通過係統與外界連續不斷地交換能量和物質,係統可以從原來無序狀態轉變到空間、時間和功能上都有序的結構。我們可以把這種穩定的有序的結構體叫做耗散組織。一個係統由混沌向有序轉化形成耗散結構,至少需要四個條件:①係統必須是開放係統;②係統必須遠離平衡態;③係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④漲落導致有序。

也就是說開放係統在遠離平衡態的情況下,係統各要素在非線性的作用下,出現漲落導致有序。這四個條件是產生耗散結構的關鍵所在,也是本書反複使用並加以闡釋的幾個重要概念,如開放係統、遠離平衡態、定態非平衡、漲落導致有序。

(一)開放係統

馮·貝塔朗菲在《一般係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一書中說:“生命係統本質上是開放係統。開放係統被定義為與環境交換物質的係統。”普利高津進一步區分了兩種類型的係統,即“平衡結構”和“耗散結構”。平衡結構是一種不與外界進行任何能量和物質交換就可以維持的“死”的有序結構;而耗散結構則隻有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換能量和物質才能維持其有序狀態,本書所指的“開放係統”就是這種“活”的結構。普利高津又根據熵增加原理對開放係統做了進一步探究,他指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係統,有可能通過從外界取得負熵的辦法來抵償係統內部的熵產生,使係統總的熵的變化為零甚至是負數。這樣普利高津在不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情況下,把物理世界的規律和生命發展的規律統一了起來,使耗散結構理論成為了生命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一。

(二)遠離平衡態

產生耗散結構的係統必須處於遠離平衡的狀態。為了簡單說明問題,有必要舉一個有關平衡狀態的例子:假定暖水瓶是完全隔熱的,裏邊放入溫水,蓋上瓶塞,其中的水不再受外界任何影響,最後水就進入一種各處溫度均勻,沒有宏觀流動和翻滾且不再隨時間改變的狀態,這種不變的狀態叫做平衡態,相應的結構叫做平衡結構。根據熱力學理論,在這種狀態下是不可能出現任何耗散結構的。如果把瓶塞打開,用細棒攪拌瓶中的水,這時係統內發生翻滾流動,脫離平衡態。但若重新蓋上瓶塞,經過足夠長時間,係統又將不可避免的形成新的平衡態,仍不會有耗散結構。這表明係統雖走出了平衡態,但離開平衡態還不夠“遠”,所以還是不能夠產生耗散結構。要想使係統產生耗散結構,就必須通過外界的物質流和能量流驅動係統使它遠離平衡至一定程度,至少使其越過非平衡的線性區,即進入非線性區,才能夠產生耗散結構,這時候才叫遠離平衡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