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來到人間(1 / 2)

在離國道319不遠的一個不起眼的農家小院,1964年5月1日的上半夜,大地顯得是那麼幽靜,伴隨著公雞的頭遍叫聲,一個嬰兒經過母親的十月懷胎,在母親的痛苦掙紮、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中來到了人世間。那就是我,爺爺的長孫,父母的長子,弟妹的長兄。

我記不清幼年的生活是一個什麼情形,隻常聽母親講,那時的家是十分貧窮的。爺爺在外飄泊了大半生,年事已高,幹不了農活;父親腳下還有未成年的弟弟。

那時的家,年輕的父母扛著家庭的重擔,在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但他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頭胎就生了一個兒子。苦點、累點總還有盼頭。

沒有奶吃,就向別人討,沒有衣穿,就向別人要。好在那時生小孩的多,也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難怪母親幫我拜了那麼多幹媽,直到現在我每次回家,都要叫她們保保、娘娘什麼的,不過一點也不覺得生硬,還很自然的。

爺爺似我為心肝寶貝,他除了放放牛,就是帶我。聽母親講,他常常把飯放在自己的嘴裏嚼了嚼再喂我,為此他們還吵了好幾回。在我記憶裏,爺爺是多麼的慈祥可親,可憾的是到了晚年卻衣食不飽。但那時的農家幾乎家家都一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父母起早貪黑、忙裏忙外,但他們每時每刻都把我牽掛,生怕我冷了、餓了。晚上我把床打濕了,是母親把她的溫暖留給了我;餓了,就讓我吃飽,哪怕是米舂的醬醬;衣服髒了,急忙幫我脫下洗了......就這樣,在他們的嗬護下我一天天成長,從一個繈褓中的嬰兒步入了童年。

都說我們這一代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在不了解的人眼裏,好似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但對於我來說,盡管是長子,有長輩們的愛撫,可這一切在我眼中,在我記憶裏,卻不完全是那麼一回事。在那沒實行計劃生育的年代,在多子多福思想的左右下,母親也特別能生,十餘年間,就陸續給我添了五個弟妹,生活的艱辛就可想而知了。

住的是低矮潮濕的房子。據說那還是在重慶已經安排了工作的爺爺奉其兄長之命,為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拖兒帶女回到久別的故鄉分得漏網地主的。

房子總共兩間,雖說是處在一個住著八戶人家的院子裏,但不是正廂房,並且已經久遠失修,很有些陳舊,後麵的那間就是在大白天也較黑暗。就在那間屋裏安置了兩張床,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多半就擠在其中一張,常常為被蓋、濕床、誰睡裏睡外爭來爭去,每每這時,父母總是來忙我們解決,我也總讓著他們。我還親眼見過在那屋子裏逮到過蛇,那時害怕極了。下雨漏水是常有的事,經常看到父親上房維修。從我能幹活時,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掃地。就在那房子裏,我生活了十餘年,現在還常夢見它,記憶尤新,對它有感情,也有無奈。

好在屋前有一個院壩,那可是我們小孩玩耍的新天地。而且在壩邊還有一小綹肥沃的土地,成了我種植的樂園,也培養了我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每到收獲季節,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回報,特別感到高興。壩邊還有兩棵大桑樹、李子樹,掛果之時我就帶領全院子的小孩去采摘飽餐一頓。也不知那樹屬於誰家的,大人們也不幹涉。但不管怎樣,比起現在父母住的三層小樓房、生活環境卻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