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這場漩渦繼續擴大,那麼接下來的結果就會像是原著中一樣,宇智波鼬受到以團藏為主的幾位鷹派的命令,除了佐助以外,殺光宇智波一族的所有人,以數百人慘死為代價維持國家的和平。
曆史本應該是這樣發展的,但是在此時此刻,這個結果卻發生了一點小變化。
變化的原因就出現在被揭穿的帶土身上。
如果帶土的存在並沒有暴露出來的話,宇智波一族依然會向以前一樣憎恨並敵視著木葉村。
但是帶土的暴露讓這個現象發生了一點轉機。
一方麵,村民們赫然發現,這些年來,自己似乎都冤枉了宇智波。另一方麵,宇智波一族也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遭受村裏人的歧視,受到暗部的監視和隔離都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歸根究底,自己是被一個小人給陷害了。
正如猿飛日斬所期待的一樣,在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之後,明白自己是如何被人陷害之後,宇智波一族不少人心裏就泛起了嘀咕,他們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如同以前那樣敵視木葉了。
或者說,他們突然發現,他們好像恨錯人了。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栗子。
如果一個人好生生地在街上走著,突然有警察走過來信誓旦旦地說你犯罪了,然後理所當然地對你進行了一係列管製措施,出行受到限製,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並且旁邊的人都用一副“你是殺人凶手”的眼光看你,那麼被無端冤枉的你是什麼想法?
作為一個正常人,受到這種對待不產生怨恨自然是不現實的。
最初的感覺肯定就是恐慌,然後隨著時間推移,懷疑和憎恨也會慢慢滋生起來,懷疑是不是有人找借口故意為難自己,同時憎恨他們這種無端冤枉好人的行為。
宇智波一族對於木葉的對立情緒基本上就是基於這種邏輯發展起來的。
懷疑這種東西就和病毒一樣,一旦產生了就很難讓它再消散下去,當宇智波和木葉互相懷疑的時候,那麼往日所有的事情,也許隻是無意之間造成的些許嫌隙也會被無限放大,然後在心底慢慢堆積起來,直到真正爆炸的一天。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原來自己之所以會受到這種待遇,並不是來自於執法者的個人意願,而是因為有另一個人刻意陷害你的,那麼,你的憎恨會減少嗎?
不,憎恨當然不會減少,不管怎麼說,受到不公的待遇是切切實實發生的事情,心底的火發泄不出去,想要讓被冤枉的人馬上放下仇恨是不可能的,但是,憎恨的對象卻會發生轉移。
如果說在知道真相之前,仇恨的對象是作為執法者的警察和無知的群眾,那麼在知道真相之後,大部分的仇恨都會轉移到陷害自己的第三個人身上,畢竟,不管怎麼說,讓自己受到委屈的罪魁禍首是他,而警察和群眾,也隻能說是能力不足,受到欺騙罷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你與執法者之間的主要矛盾將會轉變為次要矛盾,而真正的主要矛盾,則會建立在那個第三人的身上。
在帶土出現之前,木葉村民仇恨的對象是宇智波,而宇智波仇恨的對象是木葉。但是在帶土出現以後,木葉村民仇恨的對象轉移到了帶土身上,而宇智波仇恨的對象同樣也變成了帶土,兩者之間原本對立的情緒一下子似乎變得誌同道合起來。
這就是猿飛日斬和宇智波富嶽所說的方法。
使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將木葉村民對於宇智波的偏見以及宇智波一族對於木葉的仇恨都巧妙地轉嫁在帶土這個幕後黑手身上,有了帶土背鍋,不僅木葉有了台階可下,宇智波也有了重新考慮的機會。
考慮什麼?當然是考慮政變這個計劃還要不要繼續執行下去。
雖然從明麵上來看,木葉損失了一個高手,水戸門炎的死亡讓木葉村的現存實力再次下降了一個台階,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宇智波又何嚐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