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木是什麼樣的木材?主要有哪些品種?

柴木實際上是白木的俗稱,是指硬度介於硬木和軟木之間的木材。因其價值不如硬木木材,故而稱之為柴木。實際上少數白木的價值與硬木不相上下,在類型學上歸為白木(柴木),但在認知習慣上仍把其看做珍貴木材,不看作柴木,如楠木。一般而言,古代家具中的民間品種幾乎都用柴木,其中常見品種有梓木、櫸木、榆木、核桃木、柞榛木、樟木、柏木等,它們的共同點是硬度適中,易於加工,紋理美觀。

1.楠木

楠木,屬樟科,楠屬,常綠高大喬木,高達30米,樹幹通直。楠木古稱“柟”,《群芳譜》雲:“柟生南方,故又作楠。”據《博物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日香楠、二日金絲楠、三日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向明視之,閃爍可愛。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楠色清而木質甚鬆,如水楊,惟可做桌、凳之類。”晚明謝在杭《五雜俎》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穀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暑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楠木的木材的光澤很強,即使不上漆,也越用越亮。樹皮薄,有深色點狀皮孔,內皮與木質相接處有黑色環狀層。由於楠木多是大料,而且樹直節少,紋理順而不易變形,千年不腐不蛀,所以名列硬木之外的白木之首,其木質價值也在一些硬木之上。所謂金絲楠,是楠木中的一種,學名紫楠,木材偏黃,光澤度更強,在刨片時有明顯的亮點,故而得名金絲楠。

在明清兩代,楠木是皇家禦用建築木材,尤其是金絲楠。明代宮殿及城樓、寺廟等重要建築,其棟梁必用楠木。明代采辦楠木的官吏絡繹於途。至清代上品金絲楠木亦難求。康熙初年,也曾派官員往南方諸省采辦過楠木,由於勞民傷財,康熙認為此舉太奢,無裨國事,遂改用滿州黃鬆,大殿之木柱則以外包楠木拚接而成。楠木製作家具不是很多,清代有一些,明代較罕見。在清宮中,故宮僅存有為數不多的清代的楠木家具,有的是以紫檀或黃花梨木與楠木相配製作家具,通常如桌麵的芯板用楠木,抹邊等框架用硬木。民間收藏有一些楠木的羅漢床、拔步床和雕刻的牌匾等。此外,楠木尤多“滿麵葡萄”的結癭,其花紋細密瑰麗,精美異常。明式家具中用在顯著部位的癭木,多數為這類楠木癭子。

2.梓木

梓木,紫葳科,落葉喬木。樹高十餘米,葉略呈卵形。梓材紅褐色,質較軟。梓木是我國使用最早的木材,廣泛用於家具、建築、喪葬、印刷等領域。古語稱木器為“梓”,木工為“梓匠”,瓦工為“梓人”,棺槨為“梓棺”,印刷為“付梓”等等。古人五畝之宅須植桑梓,以遺子孫,一為蠶食,一為器用,故古稱鄉裏為“桑梓”。由此可見梓木在古代的地位,無怪乎《埤雅》稱:“梓為百木長,故呼木王。”在南方硬木沒有流行的時候,梓、楠、樟、枷並稱為四大名木。

3.櫸木

櫸木,屬榆科,櫸屬,落葉喬木,可以長到30多米,直徑可達1.5米。櫸木為江南特有木材,主要集中生長在江蘇、浙江和安徽及周邊地區。北方人稱櫸木為南榆。

櫸木木質較為堅硬,紋理細膩,富於變化,層層重疊如山,蘇州工匠稱其為“寶塔紋”。有的櫸木弦向麵有類似“雞翅木”的花紋。工匠常把櫸木分成三類:黃櫸、紅櫸和血櫸。樹齡不同造成了顏色和密度的差異。老齡且帶赤色者被稱“血櫸”,最為人所珍視。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櫸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視。蘇州地區製作家具善用櫸木。據明代鬆江人範濂《雲間據目抄》記載,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在蘇州家具中已開始大量使用櫸木。明清以來,不僅南方,北方也流傳不少櫸木家具,造型多作明式,做工與黃花梨相同。但最優秀的櫸木家具大都出自蘇州,許多櫸木家具的確具有明式家具的風範,堪稱經典,從結構、式樣、裝飾、選材等諸多方麵要求,無一處可以挑剔。

4.榆木

榆木,又稱“白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為廣布性樹種,全國各地都有分布,主產於我國溫帶的廣大平原地區。《詩經》曾雲:“山有樞,隰有榆。”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榆材淺黃色,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但木性堅韌,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肉眼區分,有黃榆和紫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由於這兩種榆木的色差明顯,工匠有利用其特點,分色製作家具。比如以黃榆作框架,以紫榆作芯板,效果非常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