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楔子(1 / 2)

2200年,由於人類數量的不斷增加,資源的匱乏,戰爭一觸即發。後來隨著戰爭的蔓延,大量新式武器以及核武器的投入,人類包括各個物種都發生了極大地變異,老鼠都跟小吽犢一樣到處亂串。

最終的結果就是,走向滅亡,地球上也不適合生存了。唯一存活的一部分人在戰爭開始以及中途通過各種途徑並攜帶部分資源前往了那些已經探知的星球及基地。

然而,在最終的新式武器使用中,各個衛星也均被摧毀,就這樣人類的少數殘存開始了外太空之旅也可以叫新家的適應......

經過一場毀滅之戰而幸存的人類,在來到外太空之後,見麵格外的親切。沒有了種族的歧視,沒有了國度的區分,甚至連掠奪資源的想法都沒有了,因為120億人,僅僅一萬八千人存活著,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年過半百的科學家以及部分國家領袖,而且六個已知的基地和星球還在探索中。

為什麼會沒了這些?手機沒用了,各種電腦都沒用了,雖然都知道在什麼地方,可是怎麼才能抵達呢?科技破壞科技可見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飛船可以用,可是雖能保證方向一定正確,一定能不遇到暗流還有其他的危險呢?於是,科學家們再一次被推到了這些矛盾點上了......

六個已知的基地和星球和一萬八千人:

中國人三千三百人人位於柯博特星球;

俄羅斯三千一百人位於西曬普亞斯亞星球簡稱西曬普星球;

美國人三千六百人位於塞牙星球;

在火星基地上有美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各三百,日本人一百,德國人兩百,英國人兩百,其他個國家人共六百人,共計兩千人;

由中美俄德等為主各國為輔聯合組建的空間站為一個基地稱之為聯合基地,人數六百人;

由中美俄聯合發現並開發的開發一個星球為中美俄星球,其上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富人及本分軍人共計五千四百人。

在這些星球以及基地中最為重要的要數聯合基地了,因為上麵多是來自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還有研究人員。最為活躍的就是中美俄星球了,來自全世界的人。

火星無疑為開發最早的星球,但與不及中美俄各自的星球基地,能作為星球基地無疑上麵的生存條件相對比較好。

然而由於戰爭的提前到來,雖然各國均有所料,但是沒想到那麼快。最終的是在起初的發現和各種投資並開發還有各種失敗,投入大量資源,後來地球資源的極速匱乏,人口遷徙自然不能跟上。

沒辦法,為了能更多的人類存活,在發生戰爭後,中美俄決定放棄共同發現並開發的中美俄星球,明碼標價獲取資源並幫他們送往外太空,不然還打不到這最後的人數。

時間已經不可控製了,唯一的機械表還能轉一下,可是什麼是標準呢?隻能在相互交流中才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