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枸杞的收藏(1 / 3)

枸杞的品種較多,除馳名中外的中寧枸杞外,尚有俄羅斯枸杞(又稱黑枸杞)、中國枸杞、狹葉枸杞和菱葉枸杞。中寧枸杞又分為:麻葉枸杞、大麻葉枸杞、黃葉枸杞、大葉枸杞、黃果枸杞、白條枸杞等,前3種在寧夏為主要栽培品種。

麻葉枸杞:優良品種。結果枝粗壯、刺少。葉深綠色,質地脆。果實成熟早,色深紅;個頭大而長(鮮果體有明顯的棱角),頂微凸,肉厚。每50克幹果在380粒左右,千粒重136.5克,果肉占果實總重的82.3%;六齡單株的幹果產量為1100克,折合畝產180千克。

大麻葉枸杞:優良品種。花果發育早。葉寬廣,質地厚。果實深紅,個頭大,呈紡錘形,頂鈍尖。每50克幹果有400餘粒,千粒重120.7克,果肉占果實總重的76.8%;六齡單株的幹果產量為650克,折合畝產140千克。

黃葉枸杞:該品種在青海栽培較多。枝條密、細、下垂,針刺多。葉黃綠色,質地薄。果實成熟晚,紅色,個頭中等,呈棗核形,兩頭尖。每50克幹果在500粒左右,千粒重100.5克,果肉占果實總重的8郾9%;五齡單株的幹果產量為750克,折合畝產125千克。

鹽堿地造林的先鋒

枸杞是真鹽植物,耐鹽堿能力很強,適應範圍也很廣。我國北方許多省區,在無法種植其他樹種的幹旱鹽堿地上,通過種植枸杞,可以取得改良鹽堿地的效果。在新疆,枸杞在0~100厘米土層含鹽量0.5%時生長正常;在以硫酸鹽為主的鹽堿地上,土壤含鹽量達1%時也能生長。在寧夏,枸杞在土壤表土和心土層含有少量的碳酸鈉、pH值達8.7的土壤中仍生長良好並能開花結實。近幾年,許多城市“沙塵暴”的突發,引發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在北方省區的造林工程中,是否能優先考慮到枸杞呢?這是項一舉數得的“係統工程”,理應立即付諸行動的。

枸杞苗的培育

枸杞苗的培育方法概括為五種:播種育苗、扡插育苗、根蘖育苗、壓條育苗及組織培養育苗。其中以播種育苗較多。這方麵的知識,本書不再做具體介紹。

主要病蟲害

枸杞的病害和蟲害種類多,危害嚴重,而且大多是枸杞所特有的。根據調查和現有的報道資料,危害枸杞的病害有5種,蟲害有34種。除此之外,尚有鳥、畜為害。

枸杞的病害有:枸杞黑果病、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膠病、枸杞白粉病和枸杞灰斑病等。

枸杞的害蟲有:枸杞蚜蟲、枸杞木虱、枸杞癭蟎、枸杞紅癭蚊、枸杞負泥蟲、枸杞跳甲、枸杞小跳甲、枸杞實蠅、紅緣天牛、枸杞黑盲春、枸杞鏽蟎、枸杞蛀果蛾、枸杞絹蛾、枸杞卷梢蛾、枸杞黃薊馬、紅斑莞菁、榆木蠹蛾、紅長蝽、印度穀螟等。

采收加工,以備享用

中藥材品質的好壞,取決於有效物質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質含量的高低,又與采收的季節、時間、方法等有著密切的關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用藥法家》中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取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性味不全。”孫思邈曾說:“采取不知時節,雖有藥名終無藥實。”這些寶貴的經驗,已被長期實踐所證實。采收季節與藥材質量密不可分,不同時期采收的藥材,其質量不一。如天麻以冬麻為好,春麻次之;防風以春天采收者體濡而潤,質量較好;丹皮秋天采收者粉性大、品質好;黃枝子需8~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才能飽滿;鹿茸需在清明後45~60天截取,過時則角化而不是“茸”。原藥材的產地加工也是保證中藥材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加工不當會使藥材變質。

我國栽種枸杞的曆史十分悠久,《詩經·小雅》中就有“陡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詩句。為了確保枸杞子的質量、提高其商品價值,及時地采收和合理地加工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鮮果的采收:枸杞果實成熟早晚不一,采果期較長,成熟一批,就要采摘一批。一般前期每7天采摘1次,後期每10天采摘1次。成熟的果實不易自然脫落,必須細心摘取。不要搖樹或敲打,以防糖分流失、黴爛,降低質量。果實采收後應及時進行幹燥處理,不要成堆放置,防止變色、黴爛。一般最後一批果實小,品質較差,采摘後應單獨處理。

枸杞自開花至結果成熟,一般需要28~35天,秋季成熟期延長。枸杞鮮果分夏果和秋果(包括二秋果子和秋果子)兩種,夏果的采果期在6~8月,而秋果的采果期則在9~10月。采果期一般延續2個月左右。成熟的果實色澤鮮紅,表麵發亮,質地變軟,富有彈性,果肉增厚,果實空心度大;果蒂鬆動,易脫落;種子由白變為淺黃色,種皮骨質化。此時是采摘的最適時期。但在生產上,一般當果實八九成熟時(果色橙紅、果實稍軟、果蒂疏鬆),即可采摘。若過早,成熟度不夠,果實粒小,影響產量;若過遲,則鮮果熟透,果實色澤不鮮豔,還會出現油果(紫紅色幹果)和賊果(很難幹燥的果實),從而降低產品等級。在采果期,一般每隔5~7天采果1次。早晨露水大及雨水未幹時,不宜采果,以免在製幹(日曬)時引起黴爛。最佳時間是每天早晨露水幹後。由於枸杞果實是肉質漿果,極易捏爛,故采摘時一定要“輕”字當頭——輕摘、輕拿、輕放。否則果汁流出,曬幹後果實變成黑色(俗稱“油籽”),降低產品品質。采收時在不傷及果實的前提下,最好去掉果柄,更不要采下青果和葉片。采果筐不宜過大,以能裝5~7千克為宜,以免壓爛下層果實。有條件的可及時將果實用3%~4%的碳酸鈉溶液浸泡一下,這樣可以溶脂脫水,在後續的晾曬過程中加快水分的蒸發,促進鮮果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