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溝通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增進了解、取得信任的一種人際交往活動。溝通能力的優劣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溝通不單局限在生活的某一層麵,隻要和外界社會接觸,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學會溝通,人生之路就會順通無阻礙。

良好的溝通能助事業成功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溝通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在許多成功人士的發展曆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成功人士正是依靠良好的溝通獲得事業成功的。不論你從事何種行業,角逐於何種領域,高超的溝通技巧都是你打開成功之門、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資源。

能言善辯的人甚多,如蘇秦善辯,穿梭六國;晏子使楚,名揚千秋;解縉巧對,傳為美談;孔明機智,舌戰群儒;聞一多、魯迅、陳毅,更是現代能言善辯的溝通泰鬥。可以說,溝通對塑造這些名士、偉人的成功人生有一定的影響。

在現代外交史上有一位久享盛名的人物,他就是美國外交家基辛格。在他漫長的外交生活中,有多次依靠高超的溝通能力化解難題的精彩表現,從一定程度上說,溝通讓基辛格的外交形象熠熠生輝。

1972年5月,尼克鬆總統和基辛格一起隨動身前往莫斯科,在途經維也納停留的時候,尼克鬆總統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主持人簡短介紹了尼克鬆總統與基辛格前往前蘇聯的原因及要舉行的兩國首腦的會談。

在記者招待會上,《紐約時報》的記者馬科斯-弗蘭克爾問基辛格:“到那時,你是打算點點滴滴地宣布協定呢,還是來個傾盆大雨,成批來發表協定呢?”

基辛格回答道:“我明白了,你們看,馬科斯-弗蘭克爾同他們的報紙一樣,是那樣的公正啊,他要我們在點點滴滴與傾盆大雨之間任選一個,但這兩者之間無論我們怎麼選擇,總是壞透了……我們打算點點滴滴地發表成批的聲明。”

全場的人哄堂大笑。

在莫斯科,美蘇關於限製戰略武器的4個協定剛簽署,基辛格就在一家旅館裏向隨行的美國記者介紹這方麵的情況。

基辛格微笑著說:“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每年大約250枚。先生們。如果在這裏把我當間諜抓起來,我們知道該怪誰啊!’’

記者們開始接過話題,探問美國的秘密。一位記者問:“我們美國的情況呢?我們有多少潛艇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有多少“民兵,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

基辛格聳聳肩:“我不確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的‘民兵’導彈有多少。至於潛艇,我的苦處是,數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記者立即說:“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問道:“不是保密的嗎?那你說是多少呢?”

全場哄堂大笑。

兩次哄堂大笑的結果是,基辛格在輕描淡寫之間既保持了外交風範,又恰到好處地繞過了問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向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學習,而溝通技巧也是需要向他們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那麼麵對各式各樣的溝通,我們該怎麼做呢?

1。上行溝通

上行溝通是將下級的意見向上級反映。其作用是員工將願望反映給老板,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老板可以了解員工的一些情況,如對公司目標的看法、對老板的看法以及員工本身的工作情況和需要等,使老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員工直接向老板說出他的意願和想法,就是精神上的一種鼓勵,否則,就將怨氣不宣,胸懷不滿,滿腹牢騷,怨聲載道,從而影響工作。

老板應鼓勵下級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隻有上行溝通渠道通暢,老板才能掌握全麵情況,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決策。要做到這一點,要求老板要平易近人,令人樂於親近,給大家提供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如經常召開員工座談會,建立意見箱,建立定期的彙報製度等,這些都是保持上行溝通渠道暢通的方法。

2。下行溝通

下行溝通是指上層領導把公司的目標、規章製度、工作程序等向下傳達。它的作用,一是使員工了解老板的意圖,以達到目標的實現;二是減少消息的誤傳和曲解,消除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隔閡,增強團結;三是協調公司各層活動,增強各級的聯係。有助於決策的執行和有效的控製。為使下行溝通發揮效果。老板必須了解員工的工作情況、個性、興趣、愛好,以便決定溝通的內容、方式及時機;老板要有主動溝通的態度,經常 與員工接觸,增強員工對老板的信任感,使其容易接受意見。在下行溝通的同時,要聽取員工的意見,必要時作出改正,以增加員工的參與感。

3。平行溝通

平行溝通是指公司中各平行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公司中經常可以看到各部門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除其他客觀因素以外,相互之間不通氣是重要原因之一。平行溝通能夠加強公司內部平行部門的了解與協調。減少相互推諉與扯皮,提高協調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彌補上行溝通與下行溝通的不足。因此,保證平行組織之間溝通渠道的暢通,是減少各部門之間衝突的一項重要措施。

4。非正式溝通

(1)非正式溝通容易變成一種抵抗力量。

(2)非正式溝通因其不負責任,往往捕風捉影,以訛傳訛,滋生謠言。

(3)非正式溝通往往是“舌頭底下壓死人”,鉗製輿論,再加之冷嘲熱諷,歪曲真相,孤立先進,打擊進步。

(4)非正式溝通往往因為眾口鑠金,甚至法不責眾,因而影響工作的推行。

(5)非正式溝通的非正式領袖,往往利用其影響,操縱群眾,製造分裂,影響團結。

非正式溝通多數是隨時隨地自由進行的,它的內容是不確定的,溝通的方法也是千變萬化的。某廠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寫有“輕搖西湖小舟,緩緩劃向溪流”的紙條裝入信封,讓30多名工人分組坐好,第一個人把信啟封後,用耳語依次下傳,直至最後一人,把傳話的內容寫下。有的祖傳丟了下句,有的組競傳成:“你搖西湖小舟,我們劃向汗流”。弄得大家啼笑皆非,無不愕然。由此可以看出,這種非正式的溝通,很難正確地傳遞信息。它摻雜感情色彩或個人因素,或捕風捉影,或節外生枝,或望文生義,一傳十,十傳百,以訛傳訛,越傳越訛。正如俗話所說:“鑼敲三錘必變音,話傳三遍定走形”。

要想杜絕或堵住這種非正式溝通是不可能的,隻能盡量減少它。有時還可以巧妙地利用它,以達到如下目的。

(1)“吹吹風兒”,預先做好某種輿論準備,獲得非正式群體的支持,促進任務的完成。

(2)“透透氣兒”,事先做好決策前的準備工作,即使是反麵意見也好,借以糾正工作的偏向。

(3)傳遞正式溝通所不願傳遞的信息,如對某些惡意傳言的警告。

(4)把領導的意誌變為團隊成員的語言,起到正式溝通的作用,實現領導的目的。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到日常的溝通一定要簡要直接。能站著溝通,就不要坐著溝通。不講套話,不講多餘的話,把最重要的信息首先傳達給對方,然後把需要講的話說完就可以了。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重要的溝通談話,這話絕不是過分的誇張。可以說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捷徑,所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溝通方法,能夠讓人鶴立雞群,在事業發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效的溝通能增人脈資源

我們知道,人脈的維係是靠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中,溝通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溝通好,自然會建立廣闊而又牢靠的人脈;溝通不好,不但難以建立良好的人脈,還會失去已存在的人脈。所以,有效的溝通能夠增加人脈資源。

事業的成功85%取決於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而有效溝通則是衡量一個人溝通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的人緣有多好,交際層次有多高,他的生存空間就有多大。因為現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致,一個人閉門造車的時代已漸去漸遠,絕大多數的工作需要協作完成,這自然會對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另一方麵講,善交際的人擁有更多更高的人脈,會帶來更多更好的人生機遇。

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交際能力、人緣都是以有效溝通為依托的。

有效溝通對交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首先,語言作為信息的第一載體,其力量是無窮的。在社交場合,語言是最簡便、快捷的傳遞信息手段。一個說話得體、有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相反,一個說話張狂無禮者總是受人鄙視的。其次,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對說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速發戛的社會尤其講究速度和效率,於是要求人們彼此的說話應充分節約時間。簡明扼要,能一分鍾講完的話,就不應在兩分鍾內完成。同時高效率芝要求也迫使說話者能說普通話,並且要說得有條不紊,這也是社交活動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