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動辭職
靠著籌借的資金,留守政府得以艱難運轉了兩月,此期間共裁撤遣散了三分之一的軍隊。當部隊縮編基本處理就緒之後,黃興乃於5月13日和18日兩次致電袁世凱,請求撤銷南京留守職。其第一份電曰:“統一政府既經成立,斷不可於南京一隅,長留此特立之機關,以破壞國家統一之製,致令南北人士互相猜疑,外患內憂因以乘隙而起,甚非興愛國之本心也。”第二份電雲,請“訊賜取消留守府,立予解職”。一些南方將領獲知黃興要辭去留守司令之職的消息後,都婉言勸說他勿引退,雲南都督蔡鍔來電曰:“……吾輩今日所處地位,內政之叢脞,外禍之逼人,財政之支絀,險象雜陳,危機四迫,加以僉人媒孽期間,橫生謗議,睹此種種,直求迷死之為愈……今功尚未成,身何能退。”此舉“惟為不勇,抑亦不仁。”黃興去意已決,眾人勸說亦無用。盧性正對此卻很理解,他並不勸說黃興保留此職,還和黃興商議道:“如今國家已統一,南京留守府確實沒有久存的必要。你若引退,我很讚成,但不知你引退之後,去往何處?”
黃興道:“我意去興辦實業最好,孫先生退位了,準備去當鐵路總辦,我想去搞礦業,這些都是興辦實業的想法。辦實業可以致富救貧,也可振興國家。”
盧性正道:“我亦早有此念。在武漢時,我家鄉曾有商人朋友成桐雲邀我做木材生意,那時戰事正緊急,無暇考慮其事,現在,我想應當是時候了。”
“怎麼,你也想退了?”
“當然,我就希望和你同進退。”盧性正道,“現在武漢已是我們的新政府,百廢待興,我去武漢一是為公,其二也是為私,這些年東奔西跑,身體落下了不少毛病,正好去武漢就醫調養一段時日。”
黃興聽了盧性正這番肺腑之言,非常感慨,便說道,“性正,這些年我們從多少槍林彈雨中走過而沒被擊倒,到現在還未見到共和大成的一天,再回頭卻都已是不惑已過,人生不過百啊,你既然願與我同引退,我當然也不勸阻你。不過,你要去了武漢,就好好醫治身體,共和的大業,還會再需要你的!”
盧性正想再說些什麼,然而終究什麼也沒有說,隻是喟然長歎了一聲。
其實,現在我們從盧性正在當年辛亥舉義之後的行為來看,他的內心也是很不讚成在舉義成功之後再搞革命的。因為革命免不了又會流血,又會動亂,又會使百姓遭殃。如果能夠通過談判,作些妥協退讓,而使國家得到安定,得到和諧,個人犧牲點利益又算什麼!當年的孫中山願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其實也正是基於能使國家和諧不發生內亂的考慮。黃興更是讚成隻要推翻帝製實現共和就可妥協退讓。可是,在革命陣營內部,有他們這種認識的人太少了,投機取巧,爭權奪利的人太多,以致辛亥革命之後又有了二次革命發生,中國從此內戰不已,直到1949年共產黨才收拾局麵將大陸統一。
如今總結那段曆史,我們還可發現,妥協與退讓,其實就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遺產。俗諺曰,兩利相權,則取其重;兩害相權,則取其輕。為了共和,為了和平統一,通過一些談判,實現了妥協和退讓,這便是一種好的策略。後來,共產黨與國民黨就有過多次談判,實踐證明,如果談判運用得好,妥協和退讓的作用就很大。而今我們解決現實矛盾,其實也應充分運用談判的手段,而不是以暴製暴式的革命,這樣才可避免矛盾激化。
再說當日下午,盧性正既辦妥離職手續,領了五千遣散費,接著又來到醫務室找黎夢花道:“留守府6日就要停止辦公,你打算怎麼辦?”
“我還沒想好,不知往哪去。”
“跟我去武漢,行不行?”
“我跟你去,能幹什麼?”
“幹什麼都行!”盧性正道,“我準備邀幾個商人朋友辦一個木業公司,當會計、出納或別的工作,由你挑。”
“好,那我願去。”
“願去的話,你就快辦手續,明日我們就走。”
“這麼急,恐怕不行。要麼你先去,我等交接完了再來武漢找你。”
“好,這樣也好。我先走一步。到時,你就來漢陽鸚鵡洲找我吧,我會在那裏籌辦木業公司。”
“行,就這麼辦。”夢花點頭。
兩人商議妥當,盧性正就走出留守府,獨自買船票去了。
2、鸚鵡洲辦實業
漢陽鸚鵡洲,一家木材場內。
場長成桐雲和幾個夥計在察看一批新運到的木排。那些木排約有一二十支,都一字橫靠在鸚鵡洲的灣頭。
成桐雲走上一木排,看了看那粗大的杉木道:“這杉木好大啊!”
“這是上好的雲杉,是我們益陽的特產。”
“咱們益陽是木材之鄉嘛,各種名貴木材都不缺。”
“好,這批貨,又可賣點好價錢了。”
幾個人正議論著,盧性正忽然一身便裝走過來叫道:“成場長,你在這裏啊,叫我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