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一旦決定了,心情也放鬆了些,“沒有,我是認真的,其他的人可以觀望,甚至到鹹陽城破投降,繼續做他們的職位,還能落下個忠君愛國的美譽,咱們不能,咱們要麼拚死抵抗,要麼趁早議和,對,應該派人前去議和,還不能讓其他人知道”。趙高哆嗦著手說道:“你先以押送糧草的借口前去函穀關,想辦法進入項羽大營,看看議和的條件,趁還沒有把援兵派出去,我們還有籌碼,還好談一些。一旦把援軍派出去,一點籌碼都沒有了,就算再議和我們都沒有價值了,這樣,我先拖住援兵,你即刻出發,記住一點,重要能保住今時今日的榮華,其他的都可以商議”。
閻樂領命回到家中之後,立刻吩咐人手準備押運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並不是一句空話,在任何時代幾十萬大軍的戰爭,也許會有各種意外,然而糧草很少出現意外,因為不重視糧草或者糧草出現意外的大都是在曆史教科書上當做反麵教材來教育後人,所以閻樂押運糧草出城沒有引起任何波瀾,相反有人還對大軍早日支援章邯抱有信心,“看看糧草都出去了,援兵還會遠嗎?”這是街頭巷尾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雖然麵臨著辭別鄉鄰妻兒,背井離鄉即將去驪山修建陵墓的徭役,還是八卦的討論著。
這次閻樂也帶領了上次接觸項羽大軍的特使,帶著他們能有最大的方便進入項羽大營。諷刺的是上次是代表閻樂,這次卻是閻樂代表趙高,秦國的最高領導層前來談判,時間不等人,在閻大人皮鞭熱烈的催促下,糧草幾日之內到達函穀關。章邯聽聞親自前來迎接閻樂,不管閻樂為人如何,但是在這時候送來糧草,預示著援軍的即將到來,可以提升本來不高的士氣,在熱烈的歡迎儀式中辦完了交接手續,章邯邀請閻樂入城歇息,閻樂大義凜然道:“將軍美意閻樂心領了,然而大敵當前,援軍即將到來,我還要回去安排援軍出發時的糧草,所以就不入城了,直接返回鹹陽,我所帶之人皆留在函穀關,協助將軍安排糧草,留下幾名隨從與我先行返回鹹陽即可”。
章邯感動萬分,“患難見人心,板蕩識忠臣,像閻樂這樣的人不像傳說中的靠裙帶關係和溜須拍馬上位的啊,看來以訛傳訛以後聽不得”章邯心裏暗暗告誡自己。閻樂告別章邯,雄糾糾氣昂昂的帶領幾名隨從連夜返回鹹陽,然而在返回鹹陽的路上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路掉頭衝向了茫茫的林海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