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文明人中蠻性的遺留(5)(1 / 3)

現在一切文明社會中都建立法庭,無論誰受了別人的損害,都可以去控告,從審判官的斷案得到滿足。這至少是法庭的理論,雖然在實行上法庭不全是公正的。審判官定案時,通常有一陪審官扶助,聽兩造的證據,於是給他們判決案。個人沒有權力操縱法律。

在文明人中尚有許多初民的由個人自己解決糾紛的行為遺留下來。決鬥(duel)是其中之一。近親複仇(vendetta)是又一種。近親複仇是一種私底下的血戰,即一人受了傷害,全家去殘害仇人或他的家族以為報複。這種所謂“公正”的半野蠻的形式流行於西西裏、撒丁(Sardinia)及科西嘉((Corsica);在肯特基(Kentucky),佛吉尼亞(Virginia)及其他南美各邦近山的部分,以複仇為名而行殘殺者也極多。

在我們的性質中所發現的,在法庭的斷案中及一切文明人的懲罰的理論中所顯示出的複仇的本能,是從我們野蠻祖先的性質中遺留下來的。

它發生於初民好戰鬥的時候,那時個人要在世上生存,不得不戰鬥、報複。現在我們的道德觀念雖然鼓勵我們忍耐、寬恕和仁慈,我們還感覺到這種本能,並且允許自己順著它做,這是因為機件在我們的性質中是非常的根深蒂固,運用的時期已是非常的長久,我們不能阻止他。

我們的性質是沒有近代化的。我們所以沒有近代化的一種理由是:因為我們沒有實在覺察我們的性質是大半過時了。我們的性質之中有許多本能所適應的一種情境是早就消滅了。我們的性質中有許多激動是我們所不需要的,有許多衝動是沒有職司的。這幾講的目的是要教你們知道有這些衝動的存在,毀滅他們是你們文明人的責任。這些衝動是我們性質中之野獸,不絕的同我們的善性衝突,想作主宰。他們比我們的善性更年長,基礎更穩固,且往往更有勢力,驅遣我們去作惡。但是這個對於我們力求了解“我們用以爭鬥的”力的起源,性質及不名譽的品格有極大的利益。

5.自私的本能

自私是專顧自己。忽視“金箴”(我們要人如何待我,我也應當如何待人),看待自己比看待別人更為周到,是人的通性。“金箴”命令我們:對於別人有同樣的興趣,對於別人的康健和福利有同樣的熱心。但是我們的機件不是構造成發生這種行為的。我們的性質中所發現的是發生於野蠻時代的另外一種機件。

自私不過是指專顧自己而言,但是專顧自己,慣常同損害別人的這一種性質相聯合。

自私是一普通名詞。它包含著這些性質,如殘忍、懷恨、固執、粗魯、刻薄、不義、鄙吝等類是,自私往往稱作為我主義(Egoism)從拉丁字Ego來的,其意義為我。

自私(或為我)的反麵為兼愛(Altruism),就是為人。兼愛表現於這種種的性質中,如仁愛、同情、慈悲、寬恕、愛憐、為公、恭敬、慷慨、忍耐、公正等是。

在理想的人中,關心別人的份量相等於關心一己,關心一己的份量相等於關心別人。為我和為人是平衡的。理想的人順從“金箴”。他待別人極關切,仿佛他們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人性中自私心的過度是人類的一大不幸,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傾軋差不多都是從它發生的。但是它還不單是人類的不幸,差不多一切動物的性質中都有這相同的情形。求達自己的目的和滿足,而忽視別人所求達的目的和滿足,上自空中的羽族,下至穴居的動物都是如此的。所以普遍的爭鬥,好戰的性質,世上隨處都能看見。

這地球是浸沒於自私和殘忍之中的。

但是我們地球上的文明人已經發覺強力不是不可缺少的權利。我們漸漸知道,與其互相戰爭而空耗能力,不如合作之為愈。我們相信與其各走各路,求得一切物品以供自己的揮霍,不如協定一種條約,允許各人有一分享用和私產。這待人如己的“金箴”,足以代表這偉大的和平條約,那些最近於文明的人們正在協定之中哩。

所以在我們的性質中發現的為己太甚的性質也是從野蠻和獸性的黑暗時代(我們文明人所自來的黑暗時代)留下來的,我們文明人正嚐試過和平及合作的生活,但是極為艱難,至少隻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