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指導(3 / 3)

(1)窺視孔和窺視孔蓋窺視孔用於檢查傳動件的齧合、潤滑、接觸斑點及齒鍘隙,並通過該孔向箱內注入潤滑抽,此孔應開在箱蓋上部便於觀察齧合區的部位,其尺寸要足夠大,以便於檢查操作。窺視孔蓋用鑄鐵或鋼板製成,蓋與孔間應加密封墊,也可在孔口處加過濾網,在注油時濾去油中雜質。

(2)油塞放油孔應設於箱底最低處,箱底有一定斜度,以便將油排淨,一般設在不與其它部件靠近的一側,油塞與孔間應加密封油圈。

油標用來撿查油麵高度,應設於油麵較穩定且便於檢查處,多級傳動常設於低速級傳動件附近。其結構形式較多。如長形油標、圓形油標、管狀油標及杆式油標(油尺)等,油標尺座孔傾斜角度應便於加工和裝配。有時為避免油撣動而影響檢查效果,可在油尺外裝嗝離套管。

(3)通氣器減速器運轉時,箱體內溫度升高,氣壓增大,對密封極不利,因此常在箱蓋頂部或在窺視孔蓋上安通氣器,使受熱氣體自由逸出。啟蓋螺釘一般在裝配時,在剖分麵上塗水玻璃或密封膠。為了便於啟蓋,在箱蓋側邊凸緣上常裝一、二個啟蓋螺釘。啟蓋時可先擰動此螺釘頂起箱蓋,但釘頭部要細且呈半球形或圓柱形。

(4)起吊裝置用於拆卸及搬運,設有吊耳、吊鉤,或環首螺釘等。

(5)定位銷為保證箱座與箱蓋的相互位置,以及軸承孔的加工精度,並便於裝,常設置兩個定位銷,一般在凸緣上相距較遠且不對稱布置。

五、裝配底田的檢查

檢查應按由主到次,先內後外,其內容如下:

(1)裝配底圖是否與傳動簡圖相符,軸外伸位置和結構尺寸是否滿足要求,外接零件(帶輪、鏈輪、聯軸器或開式齒輪)是否與傳動方案相符。

(2)圖紙幅麵、比例.圖麵布置是否合適,視圖選擇是否完全而不多餘,視圖表達是否符合標準,投影是否正確。

(3)傳動件,軸,軸承及軸上零件結構是否合理,定位、固定是否可靠,加工。

(4)重要零件(傳動件、軸、軸承及箱體)的強度,度是否滿足要求,計算是否正確,計算所得的尺寸(中心距,傳動件與軸的尺寸、軸承的尺寸與支點跨距)是否與底圖一致。

(5)箱體結構與加工工藝性是否合理,附件是否齊全,位置是否恰當。

六、完成裝配工作圖這一階段的工作內容是:

1.標窪裴紀圖尺寸、配合與精度等

(1)特性尺寸:中心距及偏差;外形尺寸:總的長、寬、高,安裝尺寸:地腳螺釘孔間距;

(2)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軸與軸承、傳動件齒輪、蝸輪、帶輪、鏈輪、聯軸器)與軸、軸承與軸承座孔等配合尺寸及其公差代號。

2.編寫技術要求。

(1)對潤滑劑的要求;

(2)滾動軸承軸向間隙的調整;

(3)傳動側隙和接觸斑點;

(4)減速器密封;

(5)對試驗的要求;

(6)對外觀、包裝、運輸的要求。

3.零件編號;編製標題欄和明細表

第五節 零件工作圖的設計與繪製

機器或部件的裝配圖主要反映各部件及零件的裝配關係(如相對位置,配合要求及總體外形尺寸等),而具體每個零件的詳細結構尺寸和加工技術要求並沒有體現出來,這些則需由零件圖來完成。零件工作圖作為零件製造和檢驗的基本技術文件,必須含有零件製造和檢驗過程中所需的全部要求,一張正確的零件圖應滿足。

1.正確地選擇及合理地布置視圖。在能夠清楚完整地表達出零件各部位結構形狀和尺寸大小的情況下,應盡量選用最少的視圖。必要時采用一些局部視圖。

2.合理地標注零件尺寸,即正確地選擇標注基準,便於零件的製造、檢驗及獲得較高的裝配精度,尺寸齊全,不許重複或者遺漏。

3.正確地標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麵粗糙度。

4.標明必要的技術要求。對於一些不便於用圖形或符號表達的事項而在奪件的製造及檢驗過程中又必須保證的條件,可用文字加以說明,文字力求準確,簡練。

5.圖樣各部分必須符合機械製圖的國家標準。

一、軸類零件工作圖

1.視圖

對於軸類零件一般隻需選擇一個主視圖,再輔助的場部視圖。

2.尺於標注

軸類零件的主要尺寸是直徑和長度,標注時應注意:①鈾段上凡有直徑尺寸變化處,均需有相應的尺寸,即便是圓角,倒角等細小尺寸也應標注無遺。②對於長度尺寸標法,應充分考慮到既符合加工及檢驗過程又必須使軸段上主要尺寸精度得到保證。③不準出現封閉尺寸鏈。

3.尺寸公差

與軸上零件有配合關係的軸段(如裝有傳動零件齒輪、帶輪、鏈輪、軸承及其它回轉件),應按裝配圖上已選定的配合,查表標出直徑尺寸公差,不許以配合符號表示。

普通減速器中不作尺寸鏈計算,故軸向尺寸公差可按自由公差處理,不需標注。鍵槽尺寸公差不同於一般尺寸公差,應按081095-79《鍵和鍵槽的剖麵尺寸及公差》中規定標注。

4.形位公差

5.技術要求

(1)材料熱處理及表麵處理要求。

(2)對機加工的要求,例如:中心孔保留否?

(3)對材料及坯件的要求。

(4)其它必要說明。

二、齒輪類零件工作圖

1.視圖

齒輪類零件,般需選擇二個主要視圖(端麵及側麵視圖)。對輪輻式齒輪還要配以輪輻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2.尺才標注

齒輪類零件尺寸應按回轉體零件進行標注。注意不可遺漏某些小尺寸(如倒圓、倒角、鑄造鍛造起模斜度,鍵槽等)。

3.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齒輪類零件的公差類目繁多,應多查機械設計手冊,明確各項目的具體意義,尤其要搞清公差標注的基準。

(1)基準孔它不僅是裝配基準,兩且也是加工輪齒和檢驗的基準,它將直接影響齒輪的旋轉精度。孔的直徑偏羞注意與裝配圖已選定的配合類型相一致,並標出尺寸偏差的數值。以孔為基準的形位公差主要有:端麵跳動、頂圓徑向跳動。對於:鍋輪還應標注蝸輪孔軸心線至滾刀中心距離的尺寸偏差。

(2)基準端麵輪載孔端麵是加工輪齒及裝配齒輪的定位基準,應標明該端麵相對於孔中心線的垂直度或端麵跳動度。

4.技術要求及齧合特性表齒輪類零件的技術要求一般包括:

(1)對坯件的要求。

(2)對材料的機械性能和化學性能的要求。

(3)對熱處理和硬度的要求(如熱處理的方法、處理後表麵硬度、滲碳、滲氮、淬硬層深度等)。

(4)大型或高速齒輪的平衡精度要求。

(5)對未注明倒角、圓角及表麵粗糙度的說明。

(6)其它。

對於齒輪類零件的齧合特性表,應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齒輪類零件的基本參數(例如齒數、模數、壓力角、齒型、螺旋角、齒頂高係數,徑向間隙係數、全齒高等)。第二部分是精度等級及公差項目(例如齒圈徑向跳動公差、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周節極限偏差、基節極限偏差、公法線平均長度和跨齒數等)。具體內容及標注方式請查閱機械設計手冊。

第六節 編寫設計說明書

設計說明書是設計計算的整理和總結,是圖紙設計的理論依據,而且是審查設計是否合理的技未文件之一。對於以減速器為主的機械傳動裝置設計,其說明書內容如下:

1.目錄;

2.設計任務書;

3.傳動方案的擬定;

4.電動機的選擇計算;

5.傳動裝置的運動學及動力學計算;

6.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7.軸的設計計算和校核;

8.滾動軸承的選擇和壽命計算;

9.鍵聯接的選擇和校核計算;

10.聯軸器的選擇計算;

11.潤滑方式及密封件的選擇、潤滑油脾號選擇及裝油量計算;

12.設計小結(簡要說明課程設計的體會,本設計的優缺點和改進意見);

13.參考文獻(資料編號、作者、出版單位和出版年、月)。

說明書必須用銀筆工整書寫在規定格式的書寫用紙上,要求計算準確,論述清楚,文字精練,插圖簡明。對於計算內容隻需寫出公式,代入有關數搪,直接得出計算結果,對於所得重要的計算結果,應有簡要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