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設備更新方案的工程經濟分析(1 / 3)

設備更新概述

隨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機具、新材料的不斷湧現,工程施工在更大深度和廣度上實現了機械化,施工機械設備已成為施工企業生產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在使用或閑置過程中均會發生不同形式的磨損,磨損的產生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價值甚至使用壽命,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存在一個更新問題。

1設備磨損的類型

設備是企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條件,設備購置後,無論是使用還是閑置,都會發生磨損,設備磨損分為兩大類四種形式。

1)設備的有形磨損

機器設備在使用或閑置過程中發生的實體磨損或損失,稱為有形磨損,亦稱為物理磨損或物質磨損。有形磨損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有形磨損: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外力的作用使零部件發生摩擦、振動和疲勞等現象,導致機器設備的實體發生磨損,這種磨損叫第一種有形磨損。通常表現為:設備零部件的原始尺寸甚至形狀發生變化;公差配合性質改變,精度降低;零部件損壞。

第二種有形磨損:設備在閑置過程中,由於自然力的作用產生的實體磨損,從而使其喪失了工作精度和使用價值,這種磨損叫做第二種有形磨損。

2)設備的無形磨損

機器設備由於科技進步而使設備的價值降低或生產同樣設備的價值降低所表現出來的磨損或損失,稱為無形磨損,亦稱為經濟磨損或精神磨損。無形磨損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無形磨損:由於相同結構設備在生產價值的降低而產生原有設備價值的貶低,稱為第一種無形磨損。

第一種無形磨損不改變設備的結構性能,隻是由於科技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使設備貶值,但並不影響設備的使用價值,不存在更新設備的問題。

第二種無形磨損: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創新出結構更先進、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耗費原材料和能源更少的新型設備,使原有設備相對陳舊落後,其經濟效益相對降低而發生貶值。

第二種無形磨損的出現,不僅使原有設備的價值相對貶值,而且使用價值也降低,這就存在設備是否需要更新的問題。

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都引起機器設備原始價值的貶值,這一點兩者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遭受有形磨損的設備,特別是有形磨損嚴重的設備,在修理之前常常不能工作;而遭受無形磨損的設備,即使無形磨損很嚴重,其固定資產形態卻可能沒有磨損,仍然可以使用,隻不過繼續使用它在經濟上是否合算,需要分析研究。

3)設備的綜合磨損

設備在購置安裝後,不論使用與否,同時存在著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兩者都使設備的價值降低,因此要考慮設備的綜合磨損。

2設備磨損的補償方式

設備發生磨損以後,需要進行補償,以恢複設備的生產能力。由於機器設備遭受磨損的形式不同,補償磨損的方式也不一樣。補償分局部補償和完全補償。設備有形磨損的局部補償是修理,設備無形磨損的局部補償是現代化改裝。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的完全補償是更新(見)。大修理是更換部分已磨損的零部件和調整設備,以恢複設備的生產功能和效率為主;現代化改造是對設備的結構作局部的改進和技術上的革新,如增添新的、必需的零部件,以增加設備的生產功能和效率為主。這兩者都屬於局部補償。更新是對整個設備進行更換,屬於完全補償。

設備磨損的補償

1)設備磨損補償的概念

對設備磨損的補償是為了恢複或提高設備係統組成單元的功能。由於損耗是不均勻的,必須將各組成單元區別對待。

2)設備磨損的補償方式

對於可消除的有形磨損,通過修理來恢複其功能;對於不可消除的有形磨損,必須更新才能進行補償;對於第二種無形磨損,需要對設備進行現代化改裝或技術更新。

3設備的折舊

1)折舊的概念

設備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仍然保持它原有的實物形態,但由於不斷耗損使它的價值部分地、逐漸地減少。以貨幣表現的固定資產因耗損而減少的這部分價值在會計核算上叫做固定資產折舊。這種逐漸地、部分地耗損而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價值,構成產品成本的一項生產費用,在會計核算上叫做折舊費或折舊額。計入產品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在產品銷售後轉化為貨幣資金,作為固定資產耗損部分價值的補償。從設備進入生產過程起,它以實物形態存在的那部分價值不斷減少,而轉化為貨幣資金部分的價值不斷增加,到設備報廢時,它的價值已全部轉化為貨幣資金,這樣,設備就完成了一次循環。

通常用折舊率計算折舊費的大小。折舊率是設備年折舊額占設備價值的百分比,合理確定折舊率在設備更新的決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折舊率過低,則會人為地擴大利潤,使設備不能得到及時更新;如果折舊率過高,則會人為地增加成本,妨礙企業擴大再生產。因此,采用合理的折舊製度,正確地確定折舊率,對提高項目的收益,加速資金周轉,增強企業自我改造和發展的能力,正確地選擇設備更新的時機和更新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折舊的方法

在財務分析中,投資項目計算期的現金流量表中,折舊費並不構成現金流出,但是在估算利潤總額和所得稅時,它們是總成本費用的組成部分。折舊方法可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由企業自行確定。一般的折舊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線折舊法

①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在設備的折舊年限內,平均分攤設備的價值。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同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1-預計淨殘值率折舊年限×100%(71)年折舊額=設備原值×年折舊率(72)【例71】某設備原值為150萬元,折舊年限為10年,預計淨殘值率為5%,試計算該設備的年折舊額。

【解】年折舊率=1-5%10×100%=%年折舊額=設備原值×年折舊率=150萬元×%=15(萬元)②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彌補平均年限法隻重使用年限、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

A.按行駛裏程計算折舊單位裏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淨殘值率)總行駛裏程(73)年折舊額=單位裏程折舊額×年行駛裏程(74)B.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每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淨殘值率)總工作小時(75)年折舊額=每小時折舊額×年工作小時(76)【例72】某企業的一輛運貨卡車原值為20萬元,預計總行駛裏程為50萬千米,其報廢時預計淨殘值率為5%,年行駛裏程為4萬千米,該卡車的年折舊額是多少?

【解】單位裏程折舊額=20萬元×(1-預計淨殘值率5%)50萬千米=8(萬元/萬千米)

(2)快速折舊法

快速折舊法也稱加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使設備本年折舊額=8萬元/萬千米×4萬千米=2萬元。成本在使用年限內盡早得到補償。快速折舊的方法常有以下兩種:

①雙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設備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設備賬麵餘額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設備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77)年折舊額=賬麵淨值×年折舊率(78)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折舊法計算折舊,應在折舊年限到期兩年內,將設備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平均攤銷。

【例73】某設備原值為15萬元,折舊年限為5年,預計淨殘值率萬元,按雙倍餘額遞減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

【解】年折舊額=25×100%=40%

第一年折舊額=15萬元×40%=6(萬元)

第二年折舊額=(15-6)萬元×40%=(萬元)

第三年折舊額=(15-6-)萬元×40%=6(萬元)

第四年折舊額=(15-6--6)-2=2(萬元)

第五年折舊額=(15-6--6)-2=2(萬元)

②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設備的原值減去淨殘值後的淨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設備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尚可使用的年數折舊年限的年數總和(79)或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限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100%(710)年折舊額=(原值-預計淨殘值)×年折舊率(711)【例74】某設備原值為15萬元,折舊年限為5年,預計淨殘值率萬元,按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

【解】第一年:

年折舊率=5-05×(5+1)÷2=515

年折舊額=(15-)萬元×515=(萬元)

第二年:

年折舊率=415

年折舊額=(15-)萬元×415=8(萬元)

第三年:

年折舊率=315

年折舊額=(15-)萬元×315=6(萬元)

第四年:

年折舊率=215

年折舊額=(15-)萬元×215=4(萬元)

第五年:

年折舊率=115

年折舊額=(15-)萬元×115=2(萬元)

設備的經濟壽命

1有關設備的壽命的幾個概念

物理壽命又稱自然壽命,指設備以全新狀態投入使用開始到報廢為止所延續的時間,它是由設備的有形磨損決定的。

折舊壽命是指生產設備按有關部門的規定,逐漸提取折舊額以至設備的賬麵殘值減為零的全部期限。

技術壽命是指生產設備可能在市場上維持其價值的時期,也就是從設備投入使用到由於技術進步而導致設備報廢所經曆的時間。

經濟壽命指設備以全新狀態投入使用開始到因繼續使用不經濟而提前更新所經曆的時間,也就是一台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到其年度費用最低的使用期限。它是由維護費用的提高和使用價值的降低決定的。設備的使用年限越長,每年所分攤的設備購置費就越少。但是隨著設備使用年限的增加,一方麵需要更多的維修費維持原有功能;另一方麵機器設備的操作成本及原材料、能源耗費也會增加,年運行時間、生產效率、質量將下降。因此,年分攤購置費降低會被年度運行成本的增加或收益的下降所抵消。

經濟壽命是從經濟角度看設備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共同決定的。具體來說就是指能使一台設備的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數。設備更新的時機,一般取決於設備的經濟壽命,並受技術壽命的製約。

經濟壽命是指設備開始使用到其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年份的延續時間長短。經濟壽命既考慮了有形磨損,又考慮了無形磨損,它是確定設備合理更新期的依據。一般而言,經濟壽命短於自然壽命。

2設備經濟壽命的估算

確定設備經濟壽命期的原則是:①使設備在經濟壽命內平均每年淨收益(純利潤)達到最大;②使設備在經濟壽命內年平均使用成本達到最小。確定設備經濟壽命的方法可分為靜態模式和動態模式兩種。

1)靜態模式下設備經濟壽命的確定方法

靜態模式下設備經濟壽命的確定方法是指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基礎上計算設備的經濟壽命。

(1)假設殘值為零,如果設備的使用費呈線性增長,即每年增加一個固定額,則其經濟壽命的計算式為:N=2P/q(712)式中:q——使用費的逐年增加額;

P——設備的原始費用。

【例75】已知一設備,其原始費用為元,使用費用第一年為500元,以後每年增加200元。假設該設備的最後殘值為零,不考慮利息,求其經濟壽命。

【解】根據公式(712),可求得設備的經濟壽命為:N=2P/q=2×/20=10(年)即該設備的經濟壽命為10年。

(2)假設殘值不為零,或者設備的使用費用不是呈線性增長,其年度費用不能用公式表示,一般用列表法來求解其經濟壽命。

設AC代表年度費用,P代表設備的原始費用,Cj代表第j年度的使用費,Ln代表設備在第n年的淨殘值,n代表服務年限,j代表設備使用年度,不考慮時間價值,計算公式如下:AC=P-Lnn+1n∑nj=1Cj(713)通過計算年度費用,當年度費用為最小時的使用年限即為經濟壽命。

【例76】某設備的購置費為12萬元,年使用費和年末餘值如所示。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試確定該設備在靜態模式下的經濟壽命。設備年度使用費及淨殘值單位:元

年末67年度使用費年末淨殘值0【解】按照式(78)計算,結果列於。靜態模式下設備經濟壽命計算表單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