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壽”與“米壽”之說(1 / 1)

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師敬先生在他嶽母八十八歲大壽時,曾作了這樣一副賀壽聯:“今朝賀米,指日恭茶。”許多人對吳教授所作的壽聯不解,認為他太小氣了,難道給嶽母做壽就送一點米和茶?後經吳老解釋大家才明白,這個“米”,不是大米,而是指“米壽”,“米”字上部一點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個“八”,中間一橫一豎像“十”,加起來八十八;這個“茶”也不是茶葉,是指“茶壽”,茶字上麵是草頭,原是兩個十字,現簡化作“艸”,是“二十”的意思,中間的人字,一撇一捺可拆作八字看,加上下邊的一橫一豎是“八十”,木字的一撇一捺是“八”,三個數字加起來為一百零八。吳老這副對聯是祝嶽母活到一百多歲的意思,語意吉祥而又妙趣橫生。

“米壽”與“茶壽”的說法,不單單是來源於上述的拆字技巧,還由於米與茶的確是人類健康長壽所需之物,巧再加上妙,才能深入人心,傳之久遠。曾有專家對湖北地區129位90歲以上長壽老人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長壽老人大多以米為主食。長壽老人中有許多是對茶情有獨鍾的。如明代宰相陸樹聲,雖一生坎坷,但由於愛茶至深、深諳茶道,終於得獲長壽,享年97歲。乾隆皇帝一生以茶為伴,在位60年間,政局穩定,國泰民安,是曆代皇帝中的長壽者。“當代茶聖”吳覺農有自己的一套飲茶養生之道,90多歲時思維依然敏捷,身體健健康康。自稱飲茶長壽“活標本”的張天福老人,從事茶葉教育、生產和科研工作多年,有“茶葉泰鬥”之稱。他生於1910年,至今已百歲有餘,但依然麵容清臒,精神矍鑠。

飲茶長壽不僅是在中國,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英國是一個飲茶相當普遍的典型國家,倫敦是一個老工業城市,環境汙染嚴重,住在這樣的城市裏,身心健康會受到損害,然而卻有不少的長壽者,這均得益於他們嗜好飲茶。日本人均壽命在70多歲,日本醫學專家稱茶葉是“長生不老的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