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數千年來,中國文學如一條清流在曆史的峽穀中流淌,成為傳統文化最美的組成部分,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紐帶。散文是其中重要的一支,那些曆代傳誦、膾炙人口的佳篇雋章,象是串串明珠,給後人留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遐想和樂趣。古人曾說:“三分文章七分讀。”可見他們對於誦讀的重視。對一篇文章來說,內容充實、立意新穎當然是前提;除此之外,布局、辭章、音韻等方麵也都要重視。講究聲韻之美,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散文的一大特色。“好書不厭百回讀”,那些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辭采聲韻之美的佳作,千百年之下讀來猶覺口角留香,餘音嫋嫋,給人以強烈的精神上的享受。本著弘揚和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為廣大讀者提供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糧這一宗旨,我們邀請和組織眾多專家、學者,通力合作,完成了這部《中國曆代名文賞讀》。

中國散文有悠久曆史,先秦時期即已形成第一個散文高潮,其中曆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成就最為突出。前者以《左傳》、《國語》、《戰國策》等為代表,這些書中有不少精彩片段,既是上古至戰國曆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栩栩如生的記人敘事佳作。後者以《論語》、《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為代表,它們既是睿智深刻的哲學巨著,也是饒有文學趣味的寓言和議論散文集,象《莊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雄辯犀利、《韓非子》的條達縝密,等等,給人印象極為深刻,對後代散文有巨大影響。兩漢的史傳散文如《史記》、《漢書》,政論散文如賈誼《過秦論》,還有大量寫景抒情的賦作,都傳誦不衰。魏晉六朝時期駢文盛行,無論駢體、散體,山水遊記一類的文章都是這個時期成就最高的。唐宋時期,中國散文掀起又一個高潮。在這個時期,名為“古文”的散體文蔚為大觀。從“文起八代之衰,道濟百年之溺”的韓愈開始,湧現出以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及其作品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名作。象韓愈的《師說》、《進學解》,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等,皆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明、清時期,一方麵繼承唐宋傳統的古文在繼續發展,另一方麵,清新流麗、短小活潑的小品文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創作實績。近代以來,白話散文取代了傳統的古文、小品文,其內容風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它們在美學追求上與傳統散文仍有一致之處,都講究意境、布局、辭采、聲韻的和諧,使中國散文走向一個新的階段,產生了一批經典之作。

本書的編纂兼顧藝術性、思想性和可讀性,兼顧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的作品,注意選取那些短小精練、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還包括“作者簡介”、“題解”、“譯文”、“賞讀”、“曆史掌故咀英”、“經典故事溫讀”、“精彩語彙輯錄”、“曆代名家評點”等部分,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作品進行解析,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誦讀。書中還配有精美圖片,與文字內容交相輝映。我們真誠希望本書能對讀者在文學欣賞、寫作技巧、曆史知識、人生感悟等方麵有所助益。

本書是一部集體成果,雖幾經增刪修訂,錯訛疏漏恐怕還是難免。限於篇幅,遺珠之憾也一定存在。誠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為盼。

本書編委會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