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簡言之就是“根據標進行管理”,也就是說各項管理活動是圍繞目標進行的。因而隻有明確目標的涵義和特點,才能正確地理解目標管理的實質,有效地實行目標管理,目標也是現代管理的一個重要基礎理論問題。幾乎所有現代管理的分支學科都與它緊密相關,因而搞清楚目標對管理活動的指導意義、對全麵運用各種代管理方法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都有雖要工作用。
―、什麼是目標
目標的涵義:目標是一個常用詞,從其同義講,它是指“要想達到的境地或標準”。這一概念包括兩方麵的涵義:對於長遠總體目標,如“共產主義偉大目標”,多指理想性的境地,這類目標雖然沒有用具體數量描述,但決定了事物發展的方向,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一個單位的具體目標,如工廠企業的產值目標,多指用數量描述的指標(或目標)這類目標是進行中、短期管理的基礎依據。
目標雖然可分為個人目標和集體目標,但都是有意識的主動行為,如:某學生想當博士研究生,某人想奪取本行產品質量第一名等。因而選擇目標和確定目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反映。這就是說目標不是別人(或上級)強加的,而是“我”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因而,目標隻有“裝在每個人的心中”,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目標。正確理解目標的這一重要涵義對於實行目標管理是極為就要的。
二、什麼是管理目標
管理目標即管理活動的目標。由於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組織內進行的,所以管理目標也就是組織的目標。它除了要有目標的一般涵義,還有管理的涵義,隻有二者統一起來,才能對管理目標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管理是人類最普遍、最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一,它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一共同的目的,有意識、有組織、不斷進行的協調活動。因此,管理目標具有一下涵義:
(一)管理目標主要是指集體的整體目標這是因為管理對象是有組織的集群活動,無組織的群體或個體不存在管理一個組織可能有成千上萬人參加活動,每個人也可能都有目標,但從保證集群活動的整體效果看,主要是通過整體目標來統一全體人員的思想和行動。因而加強整體目標的研製並使全體人員自覺地為實現整體目標而奮鬥,是提高管理績效的關鍵所在。這是一個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問題。大最的實踐經驗證明,如果隻強調個人目標,集體就會渙散無力,如果把整體目標強加給個人,就很難成為名副其實的目標。似是,管理畢竟要通過集體活動才能產出效益,因此提高整體目標意識是極為歌要的。美國在1986年1月底召開了一次企業管理學術討論會,對美國核心的指導思想進行了批判,提出了向東方特別是根本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所講的“團體主義”與我們所強調的集體精神是有別的,但畢竟揭示了集體群活動的一個重要規律這就是必須有整體目標意識,沒有集體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利益。
(二)管理目標是相對一定組織而言的
如:某機關的目標、某學校的目標、某廠的目標等。因而管理目標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由於組織的性質和任務不同,其目標描述和具體標淮(指標)是不-樣的。這就使管理目標必須釕明確的邊界條件即活動的邊界和職責範圍。如果超越了邊界條件,不僅會造成管理混亂,而且也很難保證目標得到實現。
(三)管理目標是活動的目的和評價活動效果(標準的統一)
就有效地實施管理而言,首先必須明確活動的目的,然後才能根據確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例如製造手表,其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是“計時”,由此產牛淮確件、三防性能、耐久性等一係列評價標準;當然,也可以從生產力角度來研究一一獲取利潤。似是如果不能滿是消費者的需要,手表賣不出去,也就無利可獲,所以強調從消費者的需要來研究生產活動的目的是有道理的。用“計時”來描述製造的活動目的是人們普遍的認識,而日本人卻打破常規,他們發現滿是人們“裝飾”方麵的需要,也是製造手表的另一個活動的目的。由此在手表的外觀和滿是不同人心理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從而以雙目標的手表打入國際市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可見,要準確描述管理目標是不容易的。高明的符現者就在於能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從而找到突破點,進行新的創造。
(四)管理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管理活動預期達到的成成結果這用的“一定時期”就是目標期限,它可以限定為1年,5年或更長時間。因此,管理目標是有期限要求的。這不僅是為了加強人們的時間觀念,而且是為了實施有效的協調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