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科伊特瓦爾蘇星球的特爾輪蘇城裏,在這片土地上,你可以把生活變成故事,但你永遠也無法預料故事的結局,於是,在思維的深邃中沒有永恒,美妙之中又何嚐不會蘊含著苦痛的哀思,在這個星球上,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土地都被森林所覆蓋,擁有極為豐富的礦產與煤炭資源,礦產以金礦而聞名於世,海島星羅棋布,北半球海島眾多,每一片土地都有著它自身的利用價值,形成了獨特的自然與地理風貌,南半球海島稀少,擁有廣闊的大陸平原,但是,不同平原與平原之間相隔著萬丈深淵,在這裏,氣候單一,類似於歐洲的地中海氣候,降水充沛,氣候宜人,森林幾乎覆蓋了整個南半球,在北半球,由於河流,江湖眾多,淡水豐富,因而形成了大量文明的聚集地,早在公元前5000年,這裏就形成了高度的文明,那時候,人們的活動範圍受到限製,主要生活在大陸的平原上,但平原與平原之間又相隔著萬丈深淵,因而人們便把目光轉移到了未知且深不可測的海麵上,在這個時期,後來這裏的曆史學家與探險家稱它為“航海紀元”,代表著對海洋的探索與利用,正是在這個時期,人們的先前的創造能力,理學知識與天文知識得到了充分發揮與利用,各個部落之間的文明開始相互交融,文明與文明之間開始溝通交流,學習,理學與自然科學開始緊密結合,一艘艘在海上航行,抵抗各種自然災害的船隻被創造了出來,商業得到了空前的擴大與發展。
到了後來,由於底殼的不斷運動,南半球平原間的萬丈深淵消失了,而北半球的島嶼漸漸開始合並,形成了新的大陸,但南半球卻恰恰相反,原本平靜的大陸地帶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若幹個島嶼,有的地方甚至分裂成了上百個島嶼,島與島之間相連甚遠,海拔較低,由於海洋的運動,以及潮水的漲落,有不少島嶼被海洋吞噬,到了公元前三千年,南半球幾乎汪洋一片,隻有稀少島嶼仍存在文明。
在北半球,由於島與島的合並,不同文明間的交融變得方便而便捷了,當然,在交融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衝突,自然界弱肉強食的規律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極大的體現。
強大的民族必會占領和攻陷弱小,且庸碌無為的民族,後世曆史學家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征戰紀元”在北半球的122個民族中,強大的科伊特瓦爾蘇民族戰勝了所有的勁敵,並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到了公元前1000年,經曆了千年的征戰與漫長的等待,122個民族合為一體,統稱為科伊特瓦爾蘇族,形成了統一,有序而嚴謹的文明製度,人口大約有百萬之重,成為了北梅克特裏克銀河係裏人口最多的民族。
為了形成高度的統一,科伊特瓦爾蘇人創早了統一的語言文字,統一的理學知識與統一的貨幣,其實,
早在航海紀元時期,各個部落之間就以黃金作為統一的貨幣,當然,科伊特瓦爾蘇人也毫不例外,由於金礦豐富,黃金在這裏隻作為貨幣使用,無其另外的利用價值。
他們把這個神秘而古老的星球以他們民族的名稱而命名,“科伊特瓦爾蘇星球”在這裏,數學知識已相當發達,圓周率可精確至1827位,人們運用各個民族間的文字,在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梅克文,運用至今,且毫無改動。
而且數字,類似於羅馬文字,至今為止,經過了巨大的變動,幾乎每過一年,數字都要變動一次,到公元132年,才真正被定格下來。
科伊特瓦爾人擁有優良傳統,民風淳樸,善良好客,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他們製定的憲法沿用至今,被稱為《上帝之法》。
另外,對於宗教信仰,他們認為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保護他們的唯一神靈,到了公元前500年,一位名叫馬爾科維奇的科伊特瓦爾蘇青年創辦了裏爾森桑多維克教,該教迅速發展,《上帝之法》正是這一時期編寫,他們主張寧靜淡泊,人與自然合為一體,這便是裏爾森桑多維克教的教義,後來的學者把這一時期命名為創造紀元。
由於民族的高度統一,藝術在此地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於是,建築在藝術的渲染下便擁有了動力與活力,哥特,羅馬,希臘式的建築都一一被呈現,偉大的特爾輪蘇城正是在這個時期被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