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盼望著長大,麵對著枯燥的小學還有大人一口一句為你好而剝奪的喜好,總想著長大了就好了,可以自己掙錢,買自己喜歡的吃的,喝的,穿的,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盡微薄的孝道,就算平平凡凡也好。去看看大城市裏是怎樣的霓虹,去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大,去闖一闖自己還有勇氣卻沒做到想做的事。
生活在農村的日子,爺爺奶奶照料了自己的兒女,嫁出去的嫁出去,娶妻的娶妻,又照料著一波一波的孫子孫女。父母外出工作常常一句為了孩子,為了生活,為了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為了生活更好而回家寥寥。大多數家庭都是這樣的,有的父母兩三年回來一次,時常打電話慰藉思念,過年為了加班費奔波不停。有的母親在孩子大些會照料一下高中大學的子女,而有的幾年都難得回農村一趟,在城市紮根成了他們此生的目標,生活終將這些曾有美好幻想的少年少女累彎了腰。一直由爺爺奶奶照料的孩子,張緲是其中之一。
那時候的張緲把期望留在了將來,很少有人告訴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怎麼梳理思路,什麼又是光明。老人家忙完農活打著牌摸摸索索,隨意煮些晚飯,吃完嘮嗑看電視早早睡下,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張緲常聽到的一句是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出息,考上清華或北大以後出去工作都好找,天天坐辦公室吹空調,還有人在你手下做事。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沒出息,給別人打一輩子工,吃一輩子苦頭等。如果可以的話,多想回到過去再聽聽那些嘮叨啊!
我叫張緲,小時候的我把期望留在將來,憧憬著自己在將來偉大的日子,不知道一紙文憑的重要性,不知道一天天過去我還在期待的將來都成了昨天,不知道生活有那麼多不如意不是想到了就能如想到一般解決的,不知道大家常說的把生活過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是多麼的容易。我從一個思想簡單的土包子“男孩”,看著身邊老人拿著曾經打趣我的話繼續打趣那些小孩子,而小孩子如果長大仍像他們打趣的樣子的話他們又會變成嘲笑開始才逐漸明了自己不是小孩子。也是那個初中開始知道隻是自己以前腦子太單純,什麼嘲笑和暗諷我竟都看不懂,原來人性不是我有顆糖,不和時我給你了你就會好,也許站出去第一個說我不對的,就是那個我把最心愛的糖給予的那個人。而老師的“一視同仁”依舊在老師心裏上了一把稱。也是出來上班才知道初中那個看到人性用裝傻來掩飾自己繼續純真的自己才是真的傻。
不知道什麼不對什麼對的,很多傳說的差生都早早出了校門,被傳成小混混,一句社會人似乎神氣不少,一言不合吐著煙圈扔著煙頭,以至於那時候我覺得這些人看起來真的很自大。而我的圈子始終很小,雖然和好些人都有說上話,既不是出眾的好學生,也不是野野的壞孩子樣,土土的穿著和模樣,在後來的自暴自棄隻有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才算一根蔥。麵對孫女分數的下降,老人家和我們常見的家長模樣一樣,一樣的開導模式,街坊鄰居表麵雖不說什麼,心裏還是為自己孩子自豪了一把,而我隻想在自己不複雜的圈子裏,好好掙錢,然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好像很小的一件事,爺爺奶奶好像看的很嚴重,不願讀書還讓自己向父母親口說,那對也許把自己遺忘的父母知道了又能改變什麼?最後還是去了城市,讀了中專,住在父親母親租的老房子,老鼠晚上常常走過,回去的事情沒有作業,隻有幫著生意,晚上限製開燈時間,要省電,周末也沒有一個好的假日,也許隻有妹妹才是親生的,這是我那時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