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喆星上越來越熱鬧,這裏已經成為星艦修複工程的“前進基地”。
原本寂靜的航線也日趨繁忙,星盟各星域的機械設備和維修人員往來絡繹不絕。
這其中往來的人員和設備不僅僅是為了星艦維修,還有部分是專門為“生命之光”來的。
莫楠的項目組正式成立,項目組提起申請並獲得批準後,原生喆某個地點成為研究中心劃定的禁區。
為此研究中心還專門向星盟軍部發函,請求星盟軍派一支守備部隊在指定地點駐紮。
沈若峰沈大班長終於不用整天守在那裏了,最近他開始忙於為空間探索做準備。
此時他尚不知,他的那個申請報告已經把星盟軍裝備部攪的不得安生。而且他沈某人的大名,再次與星盟軍內“聲名遠揚”。
至於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說他不知天高地厚者有之,說他牛X閃閃的有之,說他利用星盟主控智腦“刷”功勳點的有之……
但是,沒有一個人質疑他有沒有購買洪荒級星艦的資格。
原因很簡單,星盟軍人用功勳點數申請購買廢舊裝備和物品的規定本就“異常簡陋”。
其合法文件隻有一份,還是星盟軍成立時從聯盟軍部那裏“繼承”下來的。
這份老古董文件大體是說,軍部允許軍事人員自費獲取某些軍用裝備。至於人員的級別和裝備的級別,根本沒有任何說明和要求。
所謂隱性福利嗎,總歸不好拿到大庭廣眾之下說。
有需求就有爭執。供大於求時好處理,若求大於供時那該如何判斷誰更有資格購買?
於是就有了一個立不成文的規定。求大於供時隻有一個判斷標準,功勳點數。
謂之“立不成文”,意思就是規則大家都知道,但是卻不能掰開說。
某批裝備老化報廢,視其新舊成色裝備部處理機構給出一個價位。裝備有十台,有足夠點數又有購買願望的人有十一個。
很簡單,按照個人功勳點數的多少從上往下排。哪怕第十名是列兵、第十一名是將軍,那出局的也是將軍。
當然了,這隻是極端情況下的假設。將軍的需求和列兵從來不一樣。
若問星盟軍裝備部處理機構最搶手最火的待處理軍用設備是什麼,那答案自然毫無疑問——星艦。
無論大中小各類型星艦,隻要因設備老化和服役年限的問題臨近退役,都是一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激烈爭奪。
大中型星艦無論在運輸業、安保業、空間探索等領域都極端搶手。星艦隻是老化和年限問題不符合戰鬥艦標準,但修複之後照樣可以在各個領域大放光彩。
事實上運輸業中的多數星艦都是來自星盟軍部的二手貨。
原因無他,因為材料工藝的問題無論星盟還是雷斯,超能引擎和蟲洞發生器的產量一直嚴重不足。軍用尚且勉強維持,民用市場更是難以兼顧。
別以為大型星艦在民用市場上搶手,那些運營費用高收益率低,難以用於運輸業和安保業的小型星艦就好入手。
受原生喆這類成功暴富“探險家”的鼓勵,全星盟每年投入到這一行業的年輕人不知凡幾。就說原生喆當年也是靠小艦起家,逐步積累才有了這艘主力星艦。
即使那些既不適合運營也不適合空間探索的小型星艦,依然在民用市場上供不應求。
再小的星艦也是星艦。
以民用的角度說,再小的星艦也是巨無霸。是星盟巨富們趨之若鶩的“頂級跑車”,代表身份和麵子的“裝逼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