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比斯達渴望的實際上也隻是金錢,大筆的金錢對於他的理智和感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刺激。一句話,他在對待金錢上和米耶有著一樣的偏愛。他比米耶大11歲,但是他倆誌趣一致,性格相似,他們很快成了親密的朋友。在收購和合並的行動中,他們倆進行著最有效的合作。
依比斯達有個叫戴維斯的朋友,是美國橡膠公司的首腦。有一天,他打電話給依比斯達,說他準備出售手中50%的亞達高加斯資料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出產的產品是用作提煉石油和采油井的材料,在美國那個行業中居主導地位。依比斯達於是和米耶共同以450萬元購入,其中依比斯達的225萬元是萬國寶通銀行借貸的。那時是1952年4月22日。
此外,這家亞達高加斯資料公司還擁有50%的費圖勞公司的產權,後者是美國第一流的出產提煉重油化學品的公司。後來,依比斯達和米耶把圖勞公司的股票賣出,獲得了550萬元,剩下來的亞達高加斯資料公司的股票就等於沒有花什麼錢就輕而易舉地撈到手。
在商場上,大智若愚的商家為了最終取勝,也經常使用小恩小惠的戰略。所謂略施小惠,說穿了就是要放長錢釣大魚。這是運用人性的弱點,以攻其不備的策略。這種軟性戰略的效果,往往勝過正麵攻堅。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貪小便宜,但也不會平白無故地接受他人的好處。所以,一旦接受了,無形中會產生一種願義務幫忙的潛意識,以回饋對方的好意。也許是義務宣傳你的好處,或在談判中降低對抗意識,這就是略施小惠的基本策略。
略施小惠是以一丁點、一丁點的施惠,用在同一個人身上,並且依不同時間給予好處。等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再運用“流水的啟示”,也就是利用當水漲到溢滿的程度時,會衝出一條新溝道來的原理,讓對方依我們的意誌而主動配合,以達成預設的目的。一次又一次地施予對方小小好處,當有需求時,對方通常是不會,也無法拒絕的。
略施小惠是一種平常要準備的工作,如果一下子給予對方很大的好處,對方一定會疑懼你可能要求更大的回報而回避。所以施小惠時,要盡量順其自然,每次給對方的好處不宜過大,因此,對方可以大方地接受。久而久之,略施小惠的影響力便可發揮出來。
略施小惠,也可借著談判的最佳時機,展現最大的力量,亦即平時做好準備,戰時重點攻擊,當必攻無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