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格言妙聯(3)(1 / 3)

聯語大膽構思,反“無風不起浪”語而行之,由海裏有無風起浪的現象,引發到世事,“舉世浮沉渾似海”。下聯更形象地說明一個道理:看似平靜的情況,往往潛伏著不平靜。上下聯集中筆墨描繪“海”,又意在言世。寓意自然流露,哲理很深,耐人品味。郭老上下聯語恐屬詩句(前麵已提及到的日記),要論對句就大為不工了。因其含意頗蘊世事哲理,故收來警世。

大海度明月心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郭沫若此聯精彩之處,在於借喻準確鮮明。上聯用“大海”喻人的度量;下聯以“明月”喻不自滿之心。聯語實屬至理明言,是極好的座右銘。

梅知己竹可人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

--黃賓虹黃賓虹(1865-1955),名質,字樸存,號賓虹,生於浙江金華。現代著名畫家。

梅花鐵骨橫斜,迎風傲雪,故稱鐵石心腸,作者引為“知已”。竹子立地頂天,虛懷若穀,一世清白,就如同我自己一樣。作者以此抒發清逸淡泊的高尚情懷。

用筆不靈看燕舞用筆不靈看燕舞;行文無序賞花開。

--徐悲鴻徐悲鴻(1895-1953),江西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此聯講師書之法,巧用比喻。從“燕舞”、“花開”中汲取用筆與行文之奧妙,妙不可言。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佚名對仗工穩,富有哲理。“勤”和“苦”,借喻“徑”和“舟”,抽象物立即形象化起來,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

海字寬懷懷海字海宇寬懷懷海宇;雲山大度度雲山。

--梁富春梁富春(1900-1975),字潤子,祖籍河北井陘彪村人,後定居山西昔陽。編著者家父。

此聯除“寬”、“大”二字外,其餘字皆重複疊用,像頂針連珠,又像語義回文。給人虛懷若穀、容山度雲之寬域感。近似“大將額頭堪走馬;宰相肚裏能撐船”之意。

澹懷雅量澹懷風清月朗;雅量海闊天空。

--王遐舉王遐舉,當代著名書法家。

“澹懷”、“雅量”,看不見摸不著,是兩個抽象的字眼。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後麵的景物描寫,把前麵兩個字眼做了絕妙地解釋,似有空靈秀逸之美感。

寵辱不驚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劉海粟劉海粟,江蘇武進人。當代藝術大師、美術教育家、美術史家。

按劉海粟大師自己說:“這是我幾十年的心境。”好一個胸臆博大、不受外部世界幹擾的境地!那些不甘寂寞,愛觀風使舵、出風頭趕時髦者,該是何等地相形見絀。

水人情雲世事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箞舒。

--佚名自古名利場中,人情似水又淡又薄,世事如雲,變化莫測。不過,誰能利用它並把握它,便是勝利者。

“水”、“雲”二字並無奇巧之處,妙在“分”、“任”二字。“分”即識別,做到這一點確不易。“任”即胸襟豁達,充滿樂觀灑脫之氣。作為格言聯,堪稱俊逸雅健之佳構。

識破人情知紙厚識破人情知紙厚;踏遍世路覺山平。

--李有年李有年,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員。

此聯隻十四個字,卻把世俗人際的真諦,寫得淋漓盡致,極為透徹。撰聯手法上妙在比喻、誇張兼而有之:“人情”薄如“紙”;“世路”險似山。聯語更有甚者,用“知紙厚”、“覺山平”,誇張反襯“人情”之淡薄、“世路”之坎坷。

嚐膽臥薪欲知世味須嚐膽;不識人情且臥薪。

--佚名臥薪嚐膽,是婦孺皆曉的成語典故。此聯巧妙地將其拆開,嵌入上下聯,意在以人所共知的故事來說明深奧莫測的“世味”、“人情”,其中不無道理,引人深思。

世事如棋心田似海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佚名聯語深入淺出地道出了一定人生哲理與真諦,耐人尋味。構思巧妙,以“棋”比“世事”,以“海”喻“心田”,給後麵的半句聯語作了鋪墊,順其自然,恰成妙聯。

直行好寬著高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寬著高。

--佚名把“人心”比“路”,將“世事”當“棋”。虛以實寫,虛亦不虛,恰到好處地勸警人們“心”宜“直”、“事”要“寬”。仔細想來,此實是為人處事之警句格言。

人死不知心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佚名此聯言簡意深,深入淺出,巧在以掌故成聯。上聯是說麻姑仙,終於看到滄海變為桑田。下聯是說錢鏗已活到八百歲,娶了四十九個妻子,前後均死去,生有五十四個男孩。他心仍不足,還想長生不老永久活下去,終因煩愁過盛而死在彭城,今人俗稱彭祖。

水友竹師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

--佚名以水為友,拜竹為師,怪哉不怪。巧借水、竹作喻,內含哲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