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火力發電廠的計算機控製(二)(3 / 3)

(3)根據電廠設備的係統情況,在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全麵分析各種事故的因果關係和事故的各種可能情況,事先編製出“報替信息表”,此信息表示是某種事故的報警分析棋型,常存在計算機內存中。

(4)由報警分析的調度程序,按照報警狀態字的優先次序,分別調出對應的報警分析程序進行分析。所謂分析就是將反映現在實際情況的報警狀態字與內存中的報警分析模型逐項進行比較,將符號的信息取出,進一步查出故障原因,波及範圍及建議措施,並安排有關參數現狀、故障原因、建議措施等信息的顯示和打印記錄。

現以我國某300&W雙水內冷發電機的定子繞組溫度高報警分析為例,說明查表法的原理,雙水內冷發電機的冷卻係統及測點分布。

模擬量與開關量的故障信號采集點,按照這樣的水冷係統,引起發電機定子繞組溫度過高的原因有三個:

(1)由於發電機三相電流不平衡,或者絕緣不良等原因引起定子繞組過熱。

(2)由於循環水係統故障(循環水失壓或循環水門誤關)引起冷卻水溫升高。

(3)由於冷卻水泵掉閘,而備用泵未能投入使冷卻水壓力流量降低,或由於發電機進水閥門誤關,使部分繞組得不到冷卻。

為了找出發電機繞組溫度高的故障原因,我們可以設置一個報警狀態的故障條-時,宇中相應的各位置成“1”。

根據運行經驗與上述因果關係的分析,使可編製出定子繞組溫度高的報警分析信息表,以便在事工況下,由報警分析程序取出報警狀態宇,並按此表逐項查閱。

這種查表的方法,適用於係統簡單而有明顯因果關係的對象。當係統或因果關係比較複雜時,表格顯得複雜,不便查閱。另外,占用內存單元很多,故查表法受到一定限製。

第六節 應用計算機實現火電廠事故處理

事故處理與事故報警分析的區別主要在於:後者是開環控製,而前者是閉環控製。事故處理是計算機應用的一種較高級形式。

為了進行事故處理,必須在總結經驗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仔細編製事故處理方案,事先置入計算機中,一旦發生事故,計算機即按規定好的處理方案進行處理。

事故處理應按下述原則進行:

(1)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切實保證計算機正常執行平時數據處理功能,這些功能是預防事故的良好措施。

(2)生產過程的自動調節設備(或計算機的直接數字調節功能)應能正常投入和運行,這也是預防事故的重要方麵。

(3)生產過程中某些參數嚴重偏離正常值時,便進入事故工況,當計算機查覺到事故工況後,立即轉入事故分析與處理。

(4)首先應通過事故識別程序查明事故性質及事故原因。然後,轉至相應的事故處理程序入口,進行事故處理。盡量限製事故的發展,並使越限的參數逐步返回正常值。如果事故繼續發展,無法控製以致危及機組安全運行時,應采取緊急措施,減掉負荷甚至停機。

(5)在事故處理過程中,應投入事故處理程序,密切監視其它一些最主要的參數是否越限。如發生嚴重越限時,也要進行緊急處理,因往往會由於發生一種事故而又引起其它事故的現象。

從上述可以看出,在事故處理工作中,預防事故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發現有事故苗頭時,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更為重要。因此,事故處理及預防應與前麵第五節所述的趨勢報警密切地結合起來。當計算機檢測到有出現事故的趨勢時,除了用顯示手段向運行人員報告所發生的情況之外,還應該通過程序的控製,進行運算與判斷,.采取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如果預防成功,即可免於事故的危害。如果預防無效,事故的趨勢繼續發展,則應在最後時刻采取斷然的保護性措施,以免除事故對設備的破壞。

一般的生產過程參數可以設定兩個極限值:(1)報警極限;(2)保護極限。

在參數達到和超過報警極限之後,說明已進入了異常的工況,但是參數可能還未達到必須立即采取斷然措施(如切斷某回路,關閉某閘門)的保護極限值。從報警極限值達到保護極限值,中間要經曆一段剩餘的時間,允許運行人員或計算機進行某些處理。根據剩餘時間的長短,可做不同的處理。

剩餘時間要由計算機進行估算中參數變化曲線上a點是達到報警極限的時刻,b點是計算機再次檢測時該參數值上升所達到的點。

剩餘時間較長的情況。計算機通過程序控製,在參數到達時采取預防措施。參數變化曲線c點以後的實線部分表示預防措施。參數重新下降到正常值範圍內,曲線的虛線部分表示預防措施效果不大,終於使參數值達到了保護極限值(P點),這時應立即采取保護措施以免事故損壞設備。

曲線上升速率很高,剩餘時間很短的情況。這吋,計算機在估算出時間太短已不容采取預防措施時,在c點時刻采取了保護措施。

從發電廠事故處理的軟件結構上講,事故處理程序一般應包括事故識別程序和事故處理程序兩個部分。

事故識別程序應包括:根據事故狀態字識別發生什麼事故,請求投入事故巡測程序,發出警報,關閉部分不重要程序,按事故的性質啟動相應的事故處理程序等內容。

事故處理程序應具有“模塊式”結構,每個處理程序相當於一個子程序,可以任意組合,故啟動和退出均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