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的發明源自一個法國人的奇思妙想,但最早由美國人付諸實踐。1910年12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柯蒂斯”飛機,從“伯明翰”號巡洋艦前部加裝的平台上實現了起飛。次年 1月18日,又在停泊狀態的裝甲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後部加裝的平台上著艦成功。這兩次實踐證實了在艦上起降飛機的可能性,開創了飛機上艦之先河。
“航空母艦”概念的萌生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步其後塵的英國海軍
1912年1月1日,英國海軍上尉查爾斯薩姆從“非洲”號戰列艦臨時跑道上,成功地實現了英國人在軍艦上的第一次駕機起飛。同年5月,在韋默思灣舉行海軍檢閱時,他從“愛爾蘭”號戰列艦上起飛,接著又從“倫敦”號戰列艦上起飛。
“帶篷馬車”
“蘭利”號艦體最上方是全通式飛行甲板,艦橋則位於飛行甲板的前下方,艦體左舷裝有兩個可收放的煙囪。由於這種怪模怪樣的軍艦是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海軍的艦隊中,所以被送了一個綽號叫“帶篷馬車”。
明星小檔案
“蘭利”號
生產國:美國
艦長:159.77米
艦寬:19.85米
吃水:9.2米
滿載排水量:15 150 噸
載機:34架
航速:15 節
艦員:46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