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王勇,本是這深山裏黃茅寨下管轄的一名軍戶。家中世代為軍。每年裏大多數日子並無軍役,便在這山林裏獵殺些野獸,采摘些山珍草藥,逢集的日子,往往便拿去寨子下的市場裏販賣,堪堪可以度日。王勇這人,今年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年紀,身體強健矯捷,一身的馬步好武藝,按理說應該是不愁生計的。然而,卻有一節,王勇的老父親,年輕時從軍,辛苦奔波,熬壞了身體,中年以後,諸病纏身,不但做不了活計,還要常常尋醫買藥,欠下了許多債務。病了十餘年,前二、三年,便早早地下世了。現在,王勇的老母親健在,平日裏,就是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軍戶們雖然平時無事,但是,每年初秋的時候,總是要被征召入伍,遣往山北的平原地區參加防秋軍務。每逢這個時候,被拘束在軍營裏三、四個月,無事可做,是一年裏最難過的日子了。
不過,王勇也不甘心就這樣貧賤一輩子,他也有一個自己的計較。既然是軍戶出身,又有一身好武藝,當然就想從軍功上圖一條出路了。
最近這幾年,聽得周圍的夥伴鄉民們紛紛傳說,都道北方的匈奴部落重又崛起,漸漸南侵,似乎又有覬覦州府財富之心了。有權勢的官老爺們又商量著要集合諸處鎮府山寨的兵馬,結成大軍,與匈奴人交戰。與匈奴人交戰,騎兵最重要。所以,現在的官府肯出重賞招募騎兵。王勇的許多夥伴們自從二、三年前就有踴躍應募的,不但雇傭的薪金可觀,擄掠來的財富更是驚人。雖然每年都有幾個兄弟或死或殘,看著淒涼。但每年也總是有傳言說道,某處寨子的某人變得闊綽了,或者買了幾畝地,搬去寨子裏居住,或者幹脆贖脫了軍籍,搬去平原縣城居住了。這樣的傳言多了,聽在耳朵裏,叫人好不羨慕。
王勇也盤算著,找瓦橋鎮上的銀莊借貸個三百兩銀子,買一匹好馬,也去應募,如果運氣好的話,有個四五年的光景,就可以丟掉這個苦日子了。
隻是顧慮著老母在堂,一旦自己在戰場上有個意外,老母親托負何人呢?所以才一直沒下決心。
眼看著這一年的防秋又近,隔壁老李去了一趟寨子,回來時就把征召王勇防秋入伍的貼子給他帶過來了。接了帖子,雖然煩惱,卻也不敢有違。隻得收拾行李,預備動身。
這一日清晨,王勇背了包裹,綽了一柄長槍,辭別了老母親,便向山外行去。
一路無言,這一日的晌午時分,王勇就趕到了瓦橋鎮。這鎮子本來就是個熱鬧去處,商賈雲集,居民熙攘。現在又逢防秋,鎮子裏擠滿了來來往往的軍人士卒們,大都是與王勇同樣的身份,要去平原上的各處軍營報到入伍的。頗有許多年輕的山民們禁不住鎮子裏繁華聲樂的誘惑,要在這裏逗留數日,漫撒銀錢,享樂一番,這才肯動身出鎮的。
王勇卻自知囊中羞澀,不敢造次,隻是在路旁選了一處幹淨的小飯鋪,匆匆用過酒飯,便又向鎮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