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三十年蘇國遷都崇臨。

東陵三十二年,蘇國犯宋,逼宋都晚朝,宋不敵,降。

崇臨作為蘇國的都城,地處蘇國北部,隔安行河與宋國遙遙相對。三十二年,宋國戰敗,蘇國又添版圖,王室又入新人。所謂新人,便是宋王長女公主寧安。

宋國盛傳,宋王夫人美貌豔世無雙,所生三女個個豔壓群芳。本是傾世美人,得宋王憐愛盛寵自不在話下,惜夫人福薄,入宮不過五載便已枉死。宋王不勝悲切,夫人葬不得一月,便將夫人所生姊妹三人放至民間,免去思念舊人之苦,亦免去姊妹三人如同她母親一般死於非命。

那長女寧安便是夫人所生之女。

那寧安繼承了她母親五成美貌,他父親王族渾若天成貴氣,美貌與氣質五五分成,身材是女子中罕見的高個,仔細看來也確有傾國之姿。

宋國經受無妄之災,長公主寧安嫁入虎視眈眈的鄰國,以求國家百姓片刻安寧。

畫角吹徹,冷月伶仃,宋王宮燈火通明。寧安吹得一手好簫,吹得宋王室一片愁雲慘淡。

嫁衣曳地三尺,鳳冠明珠點綴,寧安緩慢放下一支玉簪三千青絲垂於腦後,眼眸似一灘秋水,波瀾不驚。寧安不哭不鬧,微笑接過旨意,安安靜靜地準備做新嫁娘。

百尺高樓竟沒抵過蘇國三萬將士。百十身經百戰將領輸給了初出茅廬蘇國小將君懷琛。割地,和親,遷都,舉國上下忙的焦頭爛額。而宋王年邁無力再處理軍國大事,遂將國家大權交於宋世子。

但隻一件宋王是親自督辦,那便是寧安的親事。

消失殆盡的歌舞升平繁華似錦並沒有因為寧安的出嫁而再次複生,戰爭的恐懼依舊環繞著整個宋王室,死亡的氣息仍未淡去。寧安出嫁之時,百姓們滿臉麻木,緘口不語。而宋王在則寧安的閨房沉默不語,隻想再聽她喊一聲父親。隻是,他的女兒,已前往蘇國。

東陵三十六年,宋王崩,終未見公主寧安。

而在勝利之神垂青的蘇國則是一片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蘇國的勝利致使蘇王聖心大悅,下令減免稅租。

然在喜氣洋洋的氛圍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比如,淩芫,蘇國的世子夫人。

此刻的淩芫滿腹委屈無處訴說,不因其他,隻是寧安要嫁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身側的男子,蘇世子蔣蕭勝。

三足鼎立淩芫隻在史書與說書先生那裏了解過,從未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麵對三足鼎立的局麵。

事情是這樣的。

蔣蕭勝自從得知要娶寧安的消息便是茶飯不思惶惶不可終日。淩芫見他實在憋屈便叫他出去走走。這一走不要緊,回來時可就變了一個人,支支吾吾有話不說又整日唉聲歎氣。終有一日,蔣蕭勝告訴她,在離家的一個月裏已他另娶。

淩芫錯愕。令她更錯愕的是蔣蕭勝對那個女子的維護。她,再加上即將要嫁來的寧安可不是說書先生口中的三足鼎立麼。

想到這淩芫眼淚就下來了。她本是左丞相之女,溫良淑德頗有大家風範,又生得極是美豔,在蘇國極富盛名。四年前,十六歲的淩芫奉王命嫁與蘇國世子。一晃四年過去了,蔣蕭勝連侍妾也不曾有,真正是實現了成親之時所說的白首不移。

四年間夫妻舉案齊眉恩愛有加。唯有一條橫在二人心中也橫在舉國上下百姓心中,那便是淩芫四年無所出。因為此蘇王幾次三番欲為世子納妾,無奈世子推推拖拖拒不執行。淩芫本以為世子堅決不從便絕了蘇王的年頭,卻不曾想,蘇王要將那戰敗之國的寧安公主給了世子。世子縱使千般不願,也無法冒著撕毀兩國盟約令萬千生靈塗炭的危險拒絕。再者,那寧安公主名滿天下,蘇世子不一定拒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