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毛澤東讀《封神演義》(3)(1 / 2)

皇後為萬國母儀,未聞有失德;陛下乃聽信妲己之讒言,斷恩絕愛,剜剔其目,炮烙其手,致皇後死於非命,廢元配而妄立妖妃,縱淫敗度,大壞彝倫。罪之二也。

太子為國之儲貳,承祧宗社,乃萬民所仰望者也;輕信讒言,命晁雷、晁田封賜尚方,立刻賜死;輕棄國本,不顧嗣胤,忘祖絕宗,得罪宗社。罪之三也。

黃耇:大臣,乃國之枝幹;陛下乃播棄荼毒之,炮烙殺戮之,囚奴幽辱之,如杜元銑、梅伯、商容、膠鬲、微子、箕子、比幹是也。諸君子不過去君之非,引君於道,而遭此慘毒,廢股肱而昵比罪人,君臣之道絕矣。罪之四也。

信者人之大本,又為天子號召四方者也,不得以一字增損;今陛下聽妲己之陰謀,宵小之奸計,誑詐諸侯入朝,將東柏侯薑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不分皂白,一碎醢其屍,一身首異處,失信於天下諸侯,四維不張。罪之五也。

法者非一己之私,刑者乃持平之用,未有過用之者也;今陛下悉聽妲己慘惡之言,造炮烙,阻忠諫之口,設蠆盆,吞宮人之肉,冤魂啼號於白晝,毒焰障蔽於青天,天地傷心,人神共憤。罪之六也。

天地之生獻身有數,豈得妄用奢靡,窮財之力。擁為己有,竭民之生?今陛下惟汙池台榭是崇,酒池肉林是用,殘宮人之命,造鹿台廣施土木,積天下之財,窮民物之力,又縱崇侯虎剝削貧民,有錢者三丁免抽,無錢者獨丁赴役,民生日促,偷薄成風,皆陛下貪剝有以倡之。罪之七也。

廉恥者乃風頑懲鈍之防,況人君為萬民之主者;今陛下信妲己狐媚之言,誆賈氏上摘星樓,君欺臣妻,致貞婦死節,西宮黃貴妃直諫,反遭摔下摘星樓,死於非命,三綱已絕,廉恥全無。罪之八也。

舉措乃人君之大體,豈得妄自施張;今陛下以玩賞之娛,殘虐生命,斮朝涉者之脛,驗民生之老少,刳剔孕婦之胎,試反背之陰陽,民庶何辜,遭此荼毒!罪之九也。

人君之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反。今陛下夤夜暗納妖婦喜媚,共妲己在鹿台晝夜宣淫,酗酒肆樂,信妲己以童男,割炙腎命,以作羹湯,絕萬姓之嗣脈,殘忍慘毒,極今古之冤。罪之十也。

周武王伐紂時,發表了兩篇檄文式的文章,即《尚書》中的《泰誓》《牧誓》。《牧誓》中批判紂王說:“今殷王紂唯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昏棄其家國;遺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國。”

後人對紂王的評價,大多源自上麵這些材料,普遍認為紂王是個暴君,是個“萬惡無道”的人。

二、看待紂王要“一分為二”

毛澤東熟讀曆史,有很廣泛的曆史知識,他慣於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常常發表與常人不同的看法。他對《封神演義》中所寫的紂王的看法就與眾不同。

1958年10月,毛澤東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上講話時指出:“把商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他說,史書上把紂王描寫得如一個青麵獠牙、十惡不赦的惡人,太過分了。連孟子也為他打抱不平地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桀紂之惡未有為此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均歸焉。”紂王寵愛妲己、剖開比幹心,這兩件壞事,使他得到了一個大暴君的惡名,於是天下之惡就都歸結到紂王頭上了,好像他什麼善事都沒有做。其實紂王這個人聰明能辯,尚武能文。他打起仗來是很有英雄氣概的。商朝晚期,江淮之間的夷人強盛起來,威脅商朝,紂王的父輩曾經幾次對東夷用兵,獲得了勝利,但沒有擊退東夷向商朝的擴張和冒犯。紂王當政後親率大軍東征夷人,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仗,俘虜了“億兆夷人”,由此擊退了東夷的擴張,保衛了商朝在東南方的安全。而且紂王對東南的經略,使中原文化漸漸發展到了東南,這對我國曆史是有貢獻的。毛澤東說,“商”這個字就是做生意的意思,它標誌著商朝已開始有了商品貿易,到紂王時已成為當時最富強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隸製國家。

毛澤東認為,紂王的失敗,自然有他的教訓。他認為紂王亡國的教訓,一是對周文王、周武王勵精圖治,吸納商人文化,促進周朝社會的發展,積極準備推翻商朝的統治,對此,紂王完全喪失了警覺性。他根本不聽商朝大貴族微子、箕子和比幹的不斷進諫,結果,比幹被殺,箕子被囚禁為奴,微子見勢不妙逃走了。紂王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二是紂王不會做俘虜工作,把大量戰俘集中於京畿;而周人在紂王的戰俘中卻做了臥底工作。當周武王率領的大軍距離商都七十裏的地方,商王宮廷才得到消息,趕忙停止為慶祝勝利而舉行的歌舞和酒宴,開始討論應敵的策略。這時商朝的主力軍還遠在東南戰場,一時征調不過來,紂王隻能把大量東夷戰俘武裝起來開向前線。結果,俘虜紛紛起義,調轉矛頭,聯合周軍進攻商紂。紂王見大勢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紂克東夷而殞其身”,這就是商朝的結局,紂王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