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別錄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言。宜儉約。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動於欲,欲速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聰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重。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行,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事到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以情恕人。以理律己。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嶽泰山。

以淡字交友。以齊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

先鬆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劉直齋雲: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尹和清雲: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受。不可不謹。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劉念台雲:易喜易怒。輕言輕動。隻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呂新吾雲: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隻在個定火。呂新吾雲: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麵之餘。猶天地含蓄之氣也。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怒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導。彼樂接引之誠而喜於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長進者。我若嫉惡如仇,彼亦趨死若騖,雖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