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的不良反應已日益被人們認識和重視,例如,服用乙雙嗎啉治療銀屑病(牛皮癬),使患者產生白血病和癌症;服用酮康唑的灰指甲患者,可造成肝髒損害。
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為害甚烈。一個3歲的男孩因發熱服用解熱鎮痛劑,竟然造成極其嚴重的藥源性皮膚病,大皰表皮鬆解型藥瘮(死亡率高達50%),經哈醫大一院搶救才死裏逃生。專家指出,藥物過敏者一定要禁用致敏藥物。一經發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用藥時要嚴格掌握用藥原則,防止濫用藥品,以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大皰表皮鬆解型藥疹多由磺胺類、解熱止痛劑、抗生素、巴比妥等藥物引起。其發病急驟,皮疹於2-3日內遍布全身,症狀極重,嚴重者可因繼發感染、引起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或蛋白質丟失等,導致迅速死亡。
據1992年我國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2062例病例報告,涉及246種藥品,死亡47例。我國每年有5000萬人住院,其中至少有250多萬人是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又據《醫學時報》報道,1992年我國死於藥品中毒的人數達20多萬人。可見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很可怕的。另外,據報道我國1992年藥品消耗量達115億元。又據1996年12月8日《工人日報》報道:“最近,在南京召開的江蘇省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有關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醫院裏的常用藥品有千餘種,魚目混珠,醫藥市場上至少有80%的藥品品種基本或根本無治療價值,患者不但浪費了錢,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從人民的健康、安全和經濟效益考慮,采用自然療法治療疾病,有極重要意義。
尤其是老年人,其組織器官功能已逐漸衰退,肝髒對藥物的分解代謝能力降低,腎髒的排泄功能也相應減退,使得各種藥物在體內分解、排泄減慢,有害健康。有些藥物長期服用,還會造成肝、心、腎、胃、腸、骨髓等的損害。因此,對老年人疾病不用藥,采用自然療法治療更為適宜。
本書中所闡述的各種疾病的非藥物療法,絕大多數是本人通過實踐,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一些常見的疾病的非藥物療法分章節闡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