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裏的課堂並不是從來不發生意外的場所。有時,孩子就會利用課堂的環境以給同學開個小玩笑、作個惡作劇為樂,但往往安全隱患就埋在這些小小的舉動中。而有些課程本身就帶有不安全因素,比如,體育課、化學實驗課……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課堂安全意識,讓每一個參與學習的人都能獲得高效學習的45分鍾。
王老師是小學3年級的英語老師,她經常用實物作為教學道具。王老師的教學靈活生動,孩子們都很喜歡上她的英語課。
一次,教材中有一個單元是《學做水果沙拉》。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水果、沙拉、盤子、勺子、叉子等物品外,還需要小型的水果刀。這一次,王老師希望每位同學能通過親自動手做水果沙拉來掌握英語知識。但是,出於課堂安全考慮,王老師對於是否要安排孩子們自帶水果刀猶豫了。
不過,當王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們時,他們都用期待的心情向老師保證會小心操作、不會拿著刀亂玩。於是,王老師趁熱打鐵,首先讓孩子們明確,水果刀是配合課堂學習的工具,不是用來玩耍的玩具,並且把水果刀會帶來的隱患一一講給他們,他們都鄭重其事地向老師保證會安全使用。同時,王老師提出了幾項要求,比如,所帶的水果刀必須是可折疊的、或有帽子的,而且隻能用於英語課堂,家長要給老師一個收回水果刀的回複,等等。
第二天的英語課上得如火如荼,整個教室彌漫著沙拉的味道,孩子們都在吃與玩中學會了相關的英語知識。英語課安全順利地結束了,孩子們和老師都從中獲得了樂趣。
王老師上了一堂成功的英語課。當其他老師知道她的教學方式後,都對她說:“你膽子太大了,萬一孩子們出什麼事,能承擔得起嗎?”王老師都會說:“首先,我了解我的學生;其次,我會先建立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隻要孩子們知道了安全的嚴重性,都會很聽話。”
王老師並沒有因為會發生隱患而改變教學方式,而是提前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當學生們都明確了自己的行為準則,教學自然是順利而成功的。
有許多父母和老師在安全隱患發生之前很少對孩子進行教育,一旦事故發生了才來教育孩子,給孩子定規矩、立規則。有的父母為了使孩子遠離安全隱患,幹脆不讓孩子參與某些教學活動。這樣,都不是最有效的辦法。
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有前瞻性,應該盡早地幫助孩子建立課堂安全意識,不要讓孩子在隱患麵前不知所措,或者根本察覺不到什麼是隱患。如果父母做好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就不會麵臨“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尷尬情形了。
培養建議
建議一:別讓孩子在起立時開玩笑
很多孩子都喜歡在同學起立時,開個小小的玩笑,比如:把同學的凳子抽掉,或者在凳子上放上東西。當同學一下子坐在地上,或被凳子上的異物刺痛時,就會引發其他同學的笑聲。恐怕大多數父母在上學的時候都有過被摔或捉弄別人的經曆,而在這個小小的玩笑中隱藏著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5年級的小祥從小就調皮搗蛋。一次數學課上,趁著前排的小玲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悄悄把白玲的凳子往後挪了挪。毫不知情的白玲回答問題後,往下一坐,“撲通”一聲,坐了個空,倒在了地上,周圍的同學笑得東倒西歪。
在數學老師的嗬斥聲中,隱約聽到白玲喊痛,並且無法站起來。這下周冰祥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數學老師和幾個同學趕快把白玲扶了起來,送到醫院檢查。經過拍片檢查,白玲的腰椎骨折了,雖然不需要手術治療,但需要臥床休養兩三個月。
從這之後,全班同學不敢再和其他同學開類似的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