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慶生於20世紀初的陝西,是個孤兒,關中多匪,他名字便是由一位匪窩裏的摸金道人起的,這摸金道人曉風水墓葬的奧秘,更有一身覓塚、掘墓的奇淫巧術,匪道上旱澇不收之時道人便會攜他尋墓摸金,在他成年之後更教他識古物、辨真偽、判高低的本事。張延慶問他為何這般這般言傳身教,道人說自己無後,隻盼他能在自己西去之時為他收屍下葬。
或許那時候的人就是單純,張延慶信了。他少時顛沛流離,有人教他一技傍身自然是勤加學習、牢記於心,三十年代趕上全國的盜墓狂潮,他學以致用由此發了家,生計不愁之後便又識了字、捧起了生意經,經營了古董字畫的生意,算是少年得誌,用現在的話說便是鑽石王老五,而立之年迎了一房太太,也算是相親相愛、郎情妾意的開創了美好新生活。
但生活之中也總有沒那麼一帆風順的時候,更何況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些許是這太太是個玻璃心終日憂國憂民,兩人始終得不下子嗣,一九四二年終於插上了秧,來年開春卻難產了,攜子而去。
失妻失子之痛豈是張延慶這種自小無親之人能承受的,終日守靈更是心痛難耐,他便停了買賣日日借酒澆愁,一天夜裏他在自家宅門口獨飲,心痛到極點,七尺男兒卻淚如雨下、失聲痛哭,隻聽到路邊一個女聲與他說你溫飽不愁,為什麼哭的如此傷心?
張延慶抬頭所見的是一個衣著襤褸、麵黃肌瘦的外鄉小姑娘,他道出痛哭的原因女孩卻說自己父母弟弟皆是活活餓死,為何自己卻不哭?
活活餓死?張延慶方才想到這時河南正在鬧饑荒,可憐眼前的小姑娘與自己一般無親無故,便將她留在家中每日打掃造飯,時不時替他行些善事,救濟難民。
不出幾日,山中的匪窩來了信差,說那摸金道人命不久矣,要他去收屍下葬,張延慶聞訊火速前往,卻見那道人病危在床,當真是時日無多,他如今這般富足全是仰仗此人多年前的教誨,當即對那道人立誓要為他造墓修墳、供他香火、逢年過節為他掃墓添土。
那道人卻說自己是張延慶的生父,因自己屢屢盜墓吃了官司又損了陰德唯恐拖累家人才拋妻棄子上山為匪,為匪之後又怕張延慶無本領討營生,方才隱瞞身份收他為徒傳授了風水之術、盜墓手段和古物之道,隻盼他日後能安家立業好好做人,人之將死,此番話此時不說怕是再無機會!
我就說他單純吧。
道人說他隻要入土為安,不要安碑立墳,又勸張延慶萬萬不可再行盜墓之事,人生在世應勤積德、廣行善,要他多做善事,替自己和他積點陰德,又從懷中掏出一副鐵筷子交於他,要他以此來行善,說罷就咽了氣,駕鶴西去了。
張延慶對此自然是深信不疑,此時的他已不是當年的無知少年,深知人生之無奈與善惡之道,便將他父親扛下山來,擇了一處風水吉穴安葬,叩了三首,抹了眼淚便謹遵父親遺言要行善去。
他看著手中父親的一副鐵筷子便明了這是何意,筷子是吃飯用的,眼下陝西有數以百萬計的河南饑民,父親這是要他救濟難民,他便回家立了粥棚每日三番救濟,慷慨之程度用難民的話說就是孟嚐複生信陵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