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大多得益於英國良好的環境保護,而英國良好的環境保護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世世代代具有生態保護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習俗習慣。
世界上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掙在美國,住在英國。”意思是說美國商業發達,是一個掙錢的好地方;英國環境優美,是一個享受生活的好地方。英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大多得益於英國良好的環境保護,而英國良好的環境保護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世世代代具有生態保護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習俗習慣。
英國人從建築房屋開始就已經考慮到了環保節能的因素,多采用保溫和采光性能好的材料;供電基本上靠太陽能;生活用水的管道都連接在一起,洗完臉的水可以直接衝到廁所,循環利用;屋頂上全是植被;垃圾箱極其細分化,裝廢紙的、舊衣服的、玻璃瓶的。
英國大使館提倡的“10種生活方式改變綠色環境”中,無碳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無碳”是指不使用個體汽車交通工具,而是乘坐地鐵、公共汽車、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在汽車泛濫的今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顯得格外重要。
衣
英國人在生活穿著方麵以節儉、方便、實用為美德。
普通英國女性的服裝一般由幾套夏裝外加兩件保暖外套組成,鞋子一般也隻分冬夏兩季。他們夏天穿夏裝,春秋天穿夏裝外罩保暖外套,冬天穿夏裝外罩棉外套,春夏秋冬永遠穿著單褲或裙子,或外加一件時髦的得體的英國式的風衣。當然,英國人穿著與尚簡的習慣,與他們室內和車內良好的供暖設備有關,也與英國是島國,海洋性氣候,無酷暑無嚴寒的自然環境的支持有關。
英國人往往會把自己不喜歡或不合穿但還能穿著的舊衣服、鞋以及帽等送到義賣商店。義賣商店統一消毒、整理、出售,所售得到的錢款用來資助窮苦人。英國人對二手衣服沒有什麼不好的看法,光顧二手衣服店的人也有生活富裕的,因為二手衣服店內不乏名牌和高檔衣服,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換季淘汰的新衣服,他們隻要覺得穿著合適、漂亮,就會掏錢購買。
英國對舊服裝的再利用,既節約了許多與衣服製作相關的能源、資源和人力物力,還節省了處理廢棄舊衣物的費用,也減少了與衣服的製作和廢棄相關的環境汙染,很有助於環保。
食
英國主流的飲食習慣是西餐、分餐。普通家庭正餐隻在晚上;中午是快餐,一般隻有漢堡加咖啡或其它飲料;早餐一般是麵包加牛奶。朋友聚餐都是AA製,用完餐自己付自己那份費用,很少大吃大喝,或剩一桌子。
英國人一般隻吃家畜家禽的肉,甚至隻吃海魚,連淡水魚都不吃。英國湖泊眾多,有大群的淡水魚和野鳥,但沒有一個英國人會把它們和食物聯想在一起。肉類和蔬菜也多是買半成品,肉是剔骨切片的,魚是剔刺切片或已帶麵托的,蔬菜也是淨化處理的,這樣,一可以避免對環境的汙染,二可以節約用水。
另外,英國人不吃不是農場專門種植的水果。街道兩旁、山坡窪地、甚至家居花園中生長的果樹結出的果子成熟後,一般都是讓它爛熟後自然落地化成肥料、爛泥。買水果、蔬菜不挑個大的,而願意選自然生長的尺寸,這也從根本上抑製了果農或菜農盲目使用化肥催生水果或蔬菜的做法,抑製了化肥的使用量。
英國人每餐飯前,信仰基督教的人均會進行飯前禱告,感謝上帝賜予的一餐一飯。這種儀式使英國人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每粒糧食、每一片菜葉均是上帝的賜予,決不能浪費。所以他們吃飯時僅取自己所需,即便是吃自助餐也不會多取。如果有剩菜剩飯,他們也會想辦法,或在花園建立“鳥站”喂食過往的野鳥,或驅車去附近的湖泊江河,用剩菜剩飯投喂魚、鳥等動物。這樣既避免了剩菜剩飯造成的環境汙染,又有利於魚、鳥等動物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