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總是認為,在無邊無際的海洋裏,鯊魚從來不過成群結隊的群棲生活。因為鯊魚生性殘忍,吞食同類。小鯊魚見到大鯊魚,一定會逃之夭夭;大鯊魚遇到小鯊魚,也會加以追殺,絕不會口下留情。
可是,1977年,在墨西哥灣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沿岸一帶,卻出現了海洋生物史上罕見的奇觀;2000多條大小不一的海上凶神——鯊魚,群集在24公裏長的海域裏,不停地遊來遊去。它們既不互相凶殘地攻擊廝殺,也不貪婪地吞食弱小,而是和睦相處,顯得十分溫文爾雅。
為了解釋這種奇特的現象,美國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克拉依姆利於1977年夏天來到墨西哥灣,對得克薩斯州近海的3個鯊魚群觀察研究了一個月,得到了不少有趣的資料。
這些鯊魚群分別是由30-225條雌雄相雜的鯊魚組成,鯊魚體長為0.9-3.4米不等,平均體長為1.7米。群集的密度較高,一般在距水麵0.6-23米的深度活動,大部分鯊魚遊弋於10米深的水層中。雌鯊魚在魚群中占有絕對優勢,約為雄性的2.7倍。
鯊魚為什麼會集結成群?它們為什麼不互相殘殺而是和平共處?這些都是未解之謎。克拉依姆利提出了一係列假設,來說明鯊魚集結的原因:或為了交尾,繁殖後代;或為了集體抵禦更凶猛的敵害的襲擊;集群遊動可以減少前進阻力,節省能量;便於找到食物等等。但這些都隻是假設而已。假設並不等於事實。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仍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