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偶遇作家孫向軍(1 / 1)

聚友網網友英台

一名真正的作家、學者在我的心裏是神聖的、崇高的,那種敬意用我平實的文章是難以言表的。今天偶然來到孫向軍的空間,其實,我們早就加了好友,直到今天我才去看他的博客,他從來沒有給我留下隻言片語,聚友風雲人物很多,本來也沒什麼,可他的一段話讓我如夢初醒:

“我剛來聚友網看到的那些東西還不知道是什麼文體,許多是沒頭沒尾的文章,很不習慣,因為這些文字寫得有點四不像,讀了幾篇都累得眼睛痛,甚至,存在太多的文理不通的語言問題。“起碼寫文章你得知道,怎樣寫開頭結尾,就是不明白文章結構的寫作基本常識,也不至於連篇累牘地犯語法病,像張京威發過來的《灑滿都市的陽光》的長篇小說,而念不成話的病句比比皆是,就這麼一個文化水平的人,怎能駕馭文字去寫這麼個大部頭的作品,使我對他的文學行為感到困惑不已。對於用生命致力於文學工程的人,首先他必須是文學的崇拜的癡徒,文字是作文章的硬件,描寫的思維是它的軟件,而這兩種行為的規範組合,才能寫出漂亮的文學作品。”

當我來到聚友網,發現這個能隨心所欲的地方,我興奮極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也不管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看到朋友對我真誠的誇獎,就是一個字“樂”!感覺我是為快樂而生,為聚友網朋友而來,在這個文人雲集的地盤裏,我恰恰不是為了寫作而來,孫向軍有篇博文《有文字就是幸福》,其中的文章這樣寫道:“寫文章沉不下心來,不細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不逐字逐句推敲造句的含義,作者在費力鑿穿冷默的社會事物和自然現象的冰層,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眼睛捕捉靈感,寫文章不能一氣嗬成,那樣不能放慢語速寫出來的東西,幾乎都是廢品和垃圾。所以我不輕意去碰一個漢字。”看了他的這段文字,我更是對自己沒有了信心,寫文章原來是如此神聖的事,天哪,以後這白話該怎樣繼續下去?再看他下麵的文字:“那麼寫作與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衡量人生的價值,另一種途徑就是對語言美學和寫作技巧的探索,也許就像一棵樹那樣吧,在它葉子變得最美的時候應當是紅色的,它不但要極具美感,充滿了一種溫度,那種火辣的形象就是對新生活的召示,愛別人也如同愛自己,給朋友加油,朋友也給你助威,一條道跑到黑,在漢語裏,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就是“堅持”,勇往直前,執著到底。

過了若幹年以後,在一棵秋天的老銀杏樹上,結滿了晶瑩的文字,可隻有小鳥才能讀懂,這些文字充滿了善意,那味道完全是中肯的滋味,盡管都是不定式的動詞相互應,但構成了這些文字的果實,品嚐後的感覺都是特別甜蜜的。因此說,這些文字不再是純粹的文學,而是一種精神的果實,稀釋這種幸福泉源的物質就是果實的汁液。”

——我徹底地沒有了勇氣,多虧兄弟姐妹的海量的包容,居然讓我存活到現在。以我粗淺的認識,文字最大的效應,不是追求文學的神秘感,而是在擺弄文字的過程,接近人性的心理。比如網絡詩歌的隨意性寫作,就是最直接的情緒的文字。

或許在準詩人的眼裏,網絡詩歌也許算不上真正的詩歌,但就這樣不成熟的詩歌在網絡裏卻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場。

它不講究詩歌的傾向,隻為了心靈和心靈的碰撞,這就是詩人心理情緒的發泄,或許就是真情實感自然流露的那種。雖然大多數的詩歌寫得很不正規,但一定是真實心情的表達,正如當年席慕容和汪國真的白話詩,那時候每個青年都喜歡,現代人都喜歡用這種簡單的詩文抒發自己的情感。而網絡詩歌實質的效應,說到家就是它的實用性和交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