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善於創造和把握機遇(1 / 1)

機會是要靠大家雙手捧出的。

——胡雪岩

財富是什麼?

有人說,財富是成功的價值體現。有人說,財富是發展的表現形式。阿爾溫·托夫勒,一位全球知識界和企業界知名的美國未來學家,《未來的衝擊》《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這樣認為:財富的含義是力量。當今世界,所謂企業實力的抗衡,國家與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財富的競爭。現在的財富和未來的財富,財富的現實與財富的潛力,物的財富與人的財富,金錢的財富與環境的財富,等等。此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企業家有另外一種見解。戴爾·卡耐基如是說:

“你們都付出了同樣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卻失敗了,原因何在呢?”“我想告訴你們的是,時機顯得至關重要,中國有句話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它道出了時間的重要性。”

“與你的事業休戚相關的,還有機遇。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一去而不複返了。”

“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致富的機會,哪怕這機會隻有萬分之一實現的可能性,隻要你抓住了她,就意味著你的事業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此意義上說,時機就是財富……”

胡雪岩則說:“機會是要靠大家雙手捧出的。”好一個胡大商人,他不僅知道機遇對於經商的重要性,並且敢於去創造機遇,讓大家努力去捧出機遇來。這就是胡雪岩的獨到之處。

那麼,胡雪岩是怎樣創造機遇的呢?概言之,就是利用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創造、挖掘發財的機遇。在家鄉,有一位種田老農,他鑿渠開荒,造好了一片水田,種下水稻。然當年恰逢水澇,稻田裏排水不暢,造成歉收。於是,他請教於胡雪岩,胡雪岩則告訴他:“再種三年水稻,你可有發財之機。”

老農聽取了胡雪岩的意見。翌年,他不改初衷,仍然種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歉收。

第三年仍然如此,有人勸他毀掉水田,改種旱地作物。此人未理。

第四年,碰上了大旱,旱地顆粒無收,而水稻卻得到了大豐收。緊接著又是兩年大旱,此人連續三年都獲得了大豐收。稻穀賣了個好價錢,算下來,三年的豐收抵過了三年澇災的歉收,還有不少盈餘。

在這一例子中,胡雪岩是根據氣候的長遠變化規律來成就一個發財的機會。

中國古代經商高手、傳統商人的“偶像”陶朱公有一個公式:“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歲在金,穰;水,毀;火,旱”。這就是說,金年豐收,水年歉收,火年大旱,水旱豐歉是反複輪轉的。

就這樣,根據這一“水旱輪轉”原理,胡雪岩推斷:連年澇災既意味著每一年機遇的損失,但更意味著大機遇的將近。隻要水災之年不餓死,這個老農盡可以靜心等待旱年來臨而獲得大豐收。

這種借事物在兩個極端之間反複輪回所表現的某種規律性來創造機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經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古籍《國語·越語》中就記載了當時商人的這種“逆向造機遇”的經驗之談:

“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稀,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後人將這十六個字擷其要,濃縮為八個字,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在長期幹旱、土地龜裂之時,可以興工造船,迎接雨季帶來的機會;盛夏高溫、熱不可當之時,可以收裘毛皮開設皮革行,迎接暴冷帶來的機遇。把握了這種以逸待勞造就機遇的技巧,就不怕發現不了機遇,更不怕發現機遇之後而讓它逃了。相傳範蠡及其“老師”計數還有被司馬遷尊為“治生之祖”的白圭,全是以這種技巧而經商致富的。

因此說,一個人的成功不隻是要善於發現機遇,抓住機遇,更要在沒有機遇時去創造機遇出來。這一點胡雪岩做到了,因而,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