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一諾千金,豪行天下(2)(1 / 3)

在抗戰時期,某一偏遠縣城中有一劉姓石匠,為人極其忠厚。有一次,他應人請去修石磨,那人叮囑了他幾句就離開了。胡石匠在打開磨底時,卻意外地發現石磨中赫然有數十個金元寶。石匠當時並未聲張,而是先將石磨封了起來,後找到主人告之,此事一時之間傳為了佳話。

當時,此縣中有一夥以打劫舍為生的土匪,我抗日組織念這幫土匪數次對騷擾民眾的日偽軍進行了攻擊,於是便根據政策對其展開了爭取團結的工作。匪首雖然對此極為感激涕零,但是反思此前自己的作惡多端,一時間無法下定決心。幾經爭取之後,匪首方實言相告,怕日後投誠遭遇清算,希望找一可信人作證,以擔保自己與眾弟兄的人身安全。我方抗日力量列舉出了此縣中的紳士名流數人,但匪首皆不願意讓其做擔保者。最後,匪首自己指定一人,曰:“劉石匠!”

當日之前,匪首從未見過劉石匠,但是匪首卻根據劉石匠的信譽便請其為自己擔保,這便說明了一點:坦誠之人更易讓人信服。東漢許慎在自己所著的《說文解字》中提到:“誠,信也”,又說“信,誠也”。由此可知,“誠”和“信”自古以來便是相協相隨且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誠實守信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人一向說話實在、說到做到,便會使人產生信任之感,並願意與之交往合作。相反,輕諾寡信之人總是自食其言,必然會引起身邊人的不滿。也隻有彼此誠信,才可以使友誼長久。

相對於生活中的其他方麵來說,商人的立足根本更是誠實守信。沒有任何人願意與不守信者打交道。誠實守信乃做人之根本,反之便會遭人唾棄。在誠實守信的基礎上做到互利共贏,從而獲得雙方的長足發展。誠實守信是指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相應的責任,並時時要說到做到,不欺騙客戶與合作夥伴,生意才有可能會長久。

“誠信就是財富,誠信就是經商之本”。南昌有一家亨得利鍾表眼鏡公司,在這裏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名營業員由於大意,多收了一位購買鑽戒顧客的2000元錢,在幾個月後,公司進行統一的查賬時才發現這件事情。當時的總經理下令,不管怎樣都要將這筆錢還給客人。公司花了6000元在南昌電視台做廣告,最終尋找到了那位客人,並將多收的2000元退還給了對方。此後,南昌亨得利鍾表眼鏡公司的大名在省內外都被人廣為傳誦,並有不少人專門從外地跑到南昌來購買他們的商品。

“誠實守信”本身就是經商者理當遵循的行為準則之一。但是目前一些經商者卻總是置消費者的利益於不顧,采用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坑蒙拐騙、投機取巧等各種各樣的非法手段對消費者進行坑害,賺取一些昧心錢。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之下,這種經營方式必然會被時間證明:沒有誠信的經營永遠也不會長久。

誠信興業,誠信乃做人、做事之根本,更是經商者的根本。胡雪岩以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大大的“誠”字。他真心實意地對待客人,處處以誠相待,講求信用,贏得了無數人的敬佩。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胡雪岩的做法依然是商業的根本與主流所在。隻有以誠實經營、以守信樹立品牌,才能贏得消費者、取得合作夥伴的信任,從而進一步地建立穩固的營銷關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取得更為長遠的利益,獲得長遠的發展。

3.誠實守信,方可成就大事業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經對信用做過很多的論述,他曾如此評說信用之道:“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其語意為,治理一個大的國家,要敬業而又守信;而曾子也曾經對誠信有過論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的“三省”便是每日間反省一下自己與他人交往時是否有違背誠信的現象。這些都說明,誠實守信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良好品德。而胡雪岩身為一代著名官商,他的成功與此也是分不開的。

想做生意,先學做人

商場是最為講究信用的地方,沒有了信用,單單靠著坑蒙拐騙是無法建立起牢固的根基的。因此,在胡雪岩一生的經商生涯中,他經常對他人說:“做人無非是講信義,生意失敗,還可以重新來過;做人失敗,不但再無複起的機會,而且幾十年的聲名,付之東流。”事實上,做人與做生意有著本質上的相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商人,往往也是一個講守信用之人。而胡雪岩之所以可以在晚清時期成就一番偉業,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他的仗義守信而造就的。胡雪岩的仗義守信,可以從下麵的故事中略見一斑。

胡雪岩的錢莊開辦不久,錢莊裏便來了一位非常奇怪的客人。這位客人的手中提著一個非常沉重的麻袋,而且開口便告訴夥計說,自己要見“胡老板”。

等夥計將胡雪岩從家中找來,這位軍官便將自己的姓名與官銜報了出來,原來此人名叫羅尚德,乃錢塘水師營十營千總。羅尚德將自己手中所提的麻袋解開,胡雪岩大吃一驚:袋子裏麵全是一堆堆的元寶與圓絲,另有為數不少的散碎銀兩。隨後,他又從懷中掏出了一遝銀票,並把這些東西全部推到了胡雪岩的麵前:“胡老板,我要將這些錢全部存在你這裏,給不給利息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