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利己,曲線收才
胡雪岩用人的最大特點便是利人利己,而這也是他用人成功的一個總原則。這不僅與胡雪岩自身仁慈為懷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也是他對人情世故極為老練的結果。
胡雪岩與好友王有齡在杭州的時候,得罪了一個姓張的秀才無賴。當時的杭州城內各個衙門的差役有向開設商鋪者收取規費的陋習,且不納費便不可開張。王有齡當時明文禁止此項不合理的稅費。雖然有了規定,但是下麵的差役卻不肯放棄這一油水甚多的差事。顧及法律威嚴,便指使與各個衙門的差役都有勾結的張秀才去收費,收回來的錢三七分賬。
誰知此次收費的張秀才正好遇到了坐轎經過的王有齡。王有齡大怒,決意要殺張秀才,立下榜樣,殺一儆百,於是下令將張秀才的功名革去。此下張秀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旦沒有了秀才的功名,成為白丁,不但見官要磕頭,而且還會被示眾。想到王有齡與胡雪岩關係甚好,張秀才便拖了一家大小到了阜康錢莊,見到胡雪岩一跪倒地,苦苦哀求對方為自己解圍。
胡雪岩滿口應承,誰知王有齡卻執意不從,他新官上任,正要樹立威信,怎可輕易放過這一機會?後來,王有齡好歹讓了一步,隻是將張秀才的功名革去,免其受皮肉之苦。但是張秀才卻認為胡雪岩未曾幫助自己,因此懷恨在心,處處為難,不肯放過胡雪岩。事後,杭州城被太平軍所攻占,張秀才更是極盡其能事,對胡雪岩在杭州的店鋪極盡為難之事。
此後,胡雪岩重回杭州,其目的便在於將張秀才收服,化敵為友,做自己的內應。他從側麵得知,張秀才平日裏天不怕地不怕,隻怕他的兒子。惡人自有惡人磨,張秀才的兒子小張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張秀才弄來的幾個錢全部用來應付他的兒子了。
此時胡雪岩便又想到了劉不才。劉不才利用討好龐二的老辦法,在賭場上贏得了小張的好感,然後假意輸給小張50兩銀子,並借口推托自己身上沒有現錢,將一塊價值200兩銀子的翡翠表墜留給了小張,並約好第二日會麵。
第二日,劉不才不僅將50兩銀子送給了小張,而且還送給了他不少頗為貴重的禮物。小張本身就對人情世故頗為了解,他出言相問,是否劉不才需要自己幫忙。待劉不才將自己的來意講明,並將胡雪岩保舉他父親的“戶書”拿出,令張秀才到得杭州太平軍中作個內應。
小張回去將此事轉告父親,3人第二日相見後,劉不才與小張聯手,勸得張秀才心甘情願地做了內應。果然,事後等清軍奪回杭州後,張秀才父子由於打開城門迎接藩司有功,使小張獲得了一張七品獎禮,並被任為善後局委員。而張秀才趁機進言,杭州非要胡雪岩來善後不可。小張此後迎接胡雪岩回杭州,一路上他對胡雪岩言聽計從,敬佩有加。此後,胡雪岩總管善後各個事宜,小張則是善後局委員,成為胡雪岩處理各種事端的得力助手。
希望自己的部下長期為自己死心塌地賣命,而且盡量讓他們發自於內心地為企業奉獻,攻心乃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他人的自我認同得到了肯定,實現了自我價值之後,對方必然會竭盡全力報恩,而自己用人的目的也就可以順利地達到了。在商言商是一句極為無情的話,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乃是經商的理念。做學問、做官、做生意與做人當中都有著相通的道理。我們可以將智慧的學問相通,並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琢磨與改進,從而讓自己形成一套有情有義的經商用人思想與技巧。
攻心為上,注重下屬需求
每一個人的需求與願望都呈現為不斷變化的狀態,它們絕對不是靜止的,一個人昨天所需要的東西很可能不是今天所需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創業者有必要隨時關心下屬的需求與願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