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勤做不傻,圓融處事(3)(2 / 2)

5.與同行多交流、多聯手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還需有人幫。而想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就需要提前進行感情投資,得幫人時且幫人,為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同行搞好行業關係,需要尋求合作時才能與同行聯起手,憑借大眾的智慧贏得成功。胡雪岩就是一個樂於助人、善於做好同行關係的人。在商圈中胡雪岩從不吝於助人,但他講究從實際入手,幫人幫到實處,幫在急難處,幫可幫之人。因而,同行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他的事業也不斷騰達。

搞好同行關係,尋求聯手合作

商圈中的競爭,尤其是同行之間的競爭,往往是非常激烈的,同行之間為爭奪利益而反目成仇的絕非少數。而事實上,任何一個經商之人,他的知識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隻憑一人之力是很難成功的。胡雪岩正是深諳此道,他認為“同行不妒,什麼事都辦得成”。因而,他懂得如何在同行中周旋,注重與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得益於同行的真心合作。因為他明白商而成幫、互助互惠的道理,他會廣泛地聯絡同行,與同行搞好關係,互惠互利,尋求共同發展。湖州南潯絲業“四象”之一的龐雲繒就是胡雪岩在商業上的要好合作夥伴和交往甚密的朋友。

在鴉片戰爭以後,各國列強把中國當做了他們的原料產地,南潯輯裏湖絲大量外銷,胡雪岩也於同治年間開始從事絲業。光緒年間,左宗棠給胡雪岩寫信道:“近與俄人談及伊國意在銷售湖茶及川絲、大黃等物,若能辦通,亦中國一利源也。”胡雪岩從中看出了商機,決定把絲業做大。但是,絲業對他來說是外行,為了能把生意做好,他就去尋求居住在湖絲產地而且是絲業行家的龐雲繒的合作。龐雲繒,字芸皋,祖籍紹興,是絲業中的佼佼者,有記載雲,其“童年十五習絲業,精究利病……鎮中張氏(指張源泰)、蔣氏(指三鬆堂蔣家)初與公合資設絲肆,大售,眾忌其能,斥資以困之。公遂獨操舊業……數年舍去,挾資歸裏,買田宅,辟宗祠,置祀產,建義莊,蔚然為望族”。可見,龐雲繒不僅擅長於絲業還是一把經商的好手。兩人協商後,便強強攜手,不僅規模龐大、投資量大,而且有廣泛的人脈關係和市場,在絲業市場上影響巨大。在龐雲繒的幫助下,胡雪岩的絲業幾乎達到了壟斷地位,蔡冠洛在《清代七百名人傳》上說:“光墉所營絲茶葉……豐財捷足,操縱江浙商業”,《光緒實錄》也有記載:“光墉所營以絲業為巨擘,專營出口,幾乎壟斷國際市場”。但胡雪岩也沒有虧待協助自己的龐雲繒,他將自己經營藥業的經驗傳授給了龐雲繒,並幫助他在南潯開了一家鎮上最大的藥店——龐滋德國藥店。

身為商人的胡雪岩雖以經商獲利為最終目的,但他心中有同行,做事時能夠考慮到同行的利益,對同行及下屬商人能幫則幫,該讓就讓。浙江慈溪人嚴信厚幼時曾在寧波恒興錢肆當學徒,後來又到上海寶成銀樓任職。同治初年,他就是經胡雪岩的推薦才得以進入李鴻章幕府,並被發任李軍鎮壓撚軍的駐滬襄辦餉械的。

“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商業中也是這個道理。雖然同行之間存在競爭,但與同行間更多的則是進行交流與合作。贏得同行的好感,在自己贏利的同時也兼顧同行的利益才是經商之人的明智之舉,才能在需要幫助時得人相助,才能獲得長遠利益。

合作才能走得更遠

古今中外無一人可以單獨稱王,隻有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才能夠最終成功。劉邦用張良、韓信、蕭何,得以創建帝業;劉備用孔明、關羽、張飛、趙雲,得以三足鼎立天下,宋江本是一遇大事便不知如何是好的主子,幸得梁山100多位兄弟“哥哥休要驚慌”的輔佐才得以在800裏水泊生存下來;唐三藏西天取經,沒有孫悟空一路的降妖伏魔,豬八戒、沙和尚的鞍前馬後,豈能取得真經,普度眾生?在現代社會愈演愈烈的行業競爭中,同行與同企業之間的競爭乃是同行關係的主旋律。很多人都是天生的紅眼病,嫉妒心強,看不得別人好,為了排擠對方,他們總是不惜一切代價與手段,搞無謂的圈內爭鬥,以致兩虎相爭,相互內耗,兩敗俱傷。其實,任何時候,人都離不開人,隻有團結合作,才能走得更遠。在經營事業時,更是如此,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市場的份額是有限的,隻有合作起來才能變有限為無限,在不斷開拓發展中尋求藍海。雙贏合作才是在競爭中應達到的最佳狀態。同行競爭可以,不能做冤家。